回主页
古书房 · 医宗金鉴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古代医书 > 医宗金鉴 >

外科下·手部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手发背

【方歌】手发背初芒刺形,三风火与湿凝,坚硬溃伤筋骨险,高肿速溃易收功。

【注】此证生于手背,属手三经,由风火与湿凝滞而成。初起形如芒刺,渐觉疼痛,高肿红活,焮热溃速为痈;若漫肿坚硬,无红无热,溃迟为疽。其证无论形势大小,但溃深露筋骨者难痊。初俱宜服羌活散汗之,次服内疏黄连汤清之。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

方剂:羌活散

组成:羌活当归(各二钱)

独活乌药威灵仙(各一钱五分)升麻前荆芥桔梗(各一钱)甘草(生,五分)

肉桂(三分)

酒、水各一钟,煎一钟,食远服。

【方歌】羌活散医手发背,除湿发汗把风追,升麻前独荆归草,乌药威灵桔桂随。

又方:内疏黄连汤(见肿疡门)

掌心毒

【方歌】掌心毒生赤肿疼,经属包络积热成,偏于掌边名穿掌,初宜发汗次宜清。

【注】此证生于手掌心,赤肿疼痛,属包络经劳宫,积热而成。若偏于掌边,名穿掌毒,一名穿埂毒,又名鹚痈。

初起治同手发背,其余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

虎口疽(附合谷疔)

【方歌】虎口疽生合谷,经属大肠热湿凝,根深为疔大为疽,坚硬木痛汗针明。

【注】此证生于合谷,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间,属大肠经湿热凝结而成。一名丫叉毒,一名擘蟹毒。初起如豆,漫大色青,木痛坚硬,名虎口疽;若初起黄粟小疱,痒热焮痛,根深有红在线攻腋内,即名合谷疔。无论疔、疽,初俱宜羌活散汗之,内疏黄连汤清之,疽证脓热针之,余治法按痈疽肿疡、溃疡门。疔证于初起,将疔根挑去,有红丝者,当红丝尽处,用针砭断。其余治法俱按疔门。

方剂:羌活散(见手发背)

内疏黄连汤(见肿疡门)

病〔虾〕

【方歌】病〔虾〕每在手背生,形势如〔虾〕赤肿疼,内宜消毒外汤洗,手三经热毒成。

【注】此证生于手背,属手三经积热毒盛而成。形势如〔虾〕,高埂赤肿疼痛,初宜服黄连消毒饮,外用食盐、酒糟、香油同炒令香,淬以滚汤,淋洗患处即消。如高埂不消,再用蟾酥饼贴之,外用巴膏盖之,以腐尽埂子,次敷生肌散,仍用膏盖收敛。

方剂:黄连消毒饮(见头部百会疽)

蟾酥饼(即蟾酥丸作饼。见疔疮门)

巴膏、生肌散(俱见溃疡门)

手丫发

【方歌】手丫发生手指岐,湿火凝结本于脾,初粟渐豆焮热痛,内外治法按疔医。

【注】此证生于手丫岐骨缝间,除大指合谷,其余指丫生患,即名手丫发。本于脾经湿火凝结而成。初起如粟色红,渐大如豆,焮热疼痛。溃后疼痛不止者,俟脓塞脱出,其痛方止。内外治法俱按疔证门。

调疽

【方歌】调疽大指肺热生,如粟如李青紫疼,六日刺出脓血吉,黑腐延蔓断指凶。

【注】此证生于手大指,由肺经积热而成。初如粟豆,渐肿如李,青紫麻木,痒痛彻心。六日刺破,出稠脓鲜血者吉,出黑血者险。初服麦灵丹汗之,次服仙方活命饮,外敷白锭子。其余内外治法,俱同痈疽肿疡、溃疡门。若黑腐延蔓不痛者,名断指,属逆。治法与足部脱疽同。

方剂:麦灵丹、仙方活命饮、白锭子(俱见肿疡门)

蛇头疔、天蛇毒

【方歌】蛇头疔疱紫硬疼,天蛇毒疼闷肿红,二证俱兼脾经火,看生何指辨专经。

【注】此二证俱生于手指顶尖。夫手指虽各有专经,然俱兼脾经火毒而成。蛇头疔自筋骨发出,根深毒重,初起小疱,色紫疼痛,坚硬如钉,初宜服蟾酥丸汗之,外敷雄黄散。天蛇毒自肌肉发出,其毒稍轻,初起闷肿无头,色红,痛如火燎,初宜服蟾酥丸汗之,外敷雄黄牡蛎散。

二证脓势将成,俱服仙方活命饮,脓熟开之,外贴琥珀膏煨脓生肌治之,虚不能敛者补之。但手指系皮肉浇薄之处,不宜灸法,亦不宜开早。若误灸、开早,以致皮裂努肉翻出,疼痛倍增者,不能速愈,慎之。

手指经络图歌俱见首卷。

方剂:雄黄散

组成:明雄黄(二钱)轻粉(五分)

蟾酥(二分)冰片(一分)

共研细末,新汲水调浓,重汤炖,敷于患指,用薄纸盖之,日换三、四次。

【方歌】雄黄散治蛇头疔,紫痛根坚火毒攻,冰片蟾酥轻粉末,汲水调涂用纸封。

又方:雄黄牡蛎散

组成:牡蛎(〔火段〕,四钱)明雄黄(二钱)

另研细,共和一处,再研匀,加蜜水调浓,重汤炖,涂于患指,能止疼痛,日用五、六次。

【方歌】雄黄牡蛎天蛇毒,指头焮红闷肿疼,二味细研加蜜水,调敷止痛效又灵。

又方:蟾酥丸(见疔疮门)

仙方活命饮(见肿疡门)

琥珀膏(见头部发际疮内)

蛇眼疔、蛇背疔、蛀节疔、蛇腹疔、泥鳅疽

【方歌】蛇眼疔在甲旁生,甲后名为蛇背疔,蛀节疔生中节骨,蛇腹指内鱼肚形,泥鳅疽生遍指肿,牵引肘臂热焮疼,看生何指分经络,总由脏腑火毒成。

【注】此证有五:如蛇眼疔生于指甲两旁,形于豆粒色紫,半含半露,硬似铁钉;蛇背疔生于指甲根后,形如半枣,色赤胖肿;蛀节疔又名蛇节疔,生于中节,绕指俱肿,其色或黄或紫;蛇腹疔又名鱼肚疔,生于指中节前面,肿如鱼肚,色赤疼痛;泥鳅疽一指通肿,色紫,形如泥鳅,焮热痛连肘臂。初起俱宜服蟾酥丸汗之,外敷雄黄散,次服仙方活便饮,脓熟开之,贴琥珀膏煨脓生肌;虚不能敛者补之。但此五证,总不外乎火毒凝结而成。

至于属何经脏,临证看生何指以辨之。

手指经络,各详注首卷。

方剂:蟾酥丸(见疔疮门)

雄黄散(见蛇头疔)

仙方活命饮(见肿疡门)

琥珀膏(见头部发际疮内)

代指

【方歌】代指每生指甲身,先肿焮热痛应心,轻溃微脓重脱甲,经脉血热是其因。

【注】此证生于手指甲身内,由经脉血热凝结成。初起先肿焮热,疼痛应心,宜用甘草、朴硝各五钱,熬水浸洗即瘥。痛仍不止,三、四日后,指甲背面上微透一点黄白色,此系内脓已成,但无门溃出,急用线针在指甲身就脓近处捻一小孔,脓方得出,随手捏尽余脓,用黄连膏贴之易愈。或失治,或过敷凉药,以致肌肉寒凝,脓毒浸好肉,爪甲溃空,必然脱落,用琥珀膏贴之,一两月即愈。

方剂:黄连膏(见鼻部鼻疮)

琥珀膏(见头部发际疮内)

蜣螂蛀

【方歌】蜣螂蛀由痰气凝,指节坚肿蝉肚形,初起不疼久方痛,溃久脓清痨病成。

【注】此证多生于体虚人手指骨节,由湿痰、寒气凝滞而成。

初起不红不热不痛,渐次肿坚,形如蝉肚,屈伸艰难,日久方知木痛。初肿时,宜先服六君子汤益气、除湿、化痰;外以离宫锭姜汁磨敷,或兼燧锭于坚痛处灸之自消。若失于调治,肿处渐渐腐烂,肿如溃水,淋沥不已,肿仍不消。然在骨节之处,溃久大泄气血,每成疮痨之证。宜豫服人参养荣汤补之,外贴蟾酥饼子,陀僧膏盖之。遇壮年人,如法治之可愈;若年老及虚嬴之人,不能收功。

方剂: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减去藿香、砂仁。见肿疡门)

离宫锭(见肿疡门)

燧锭(见首卷烙法)

人参养荣汤、蛇僧膏(见溃疡门)

蟾酥饼(见疔疮门)

瘑疮

【方歌】瘑疡每发指掌中,两手对生茱萸形,风湿痒痛津汁水,时好时发久生虫。

【注】此证生于指掌之中,形如茱萸,两手相对而生。亦有成攒者,起黄白脓疱,痒痛无时,破津黄汁水,时好时发,极其疲顽,由风湿客于肤腠而成,以润肌膏擦之。若日久不愈,其痒倍增,内必生虫,治以杀虫为主,用藜芦膏擦之甚效。忌动风、鸡鹅、鱼腥等物。

方剂:藜芦膏

组成:藜芦苦参(各一两)

猪脂油八两,将二味炸枯,滤去渣;入松香一两溶化开,离火,再加枯矾末、雄黄末各一两。搅匀,候涂之,以痊为度。

【方歌】藜芦膏用苦参良,脂油炸滤入松香,再加枯矾雄黄搅,杀虫止痒抹瘑疮。

又方:润肌膏(见头部白屑风)

狐尿刺

【方歌】狐尿刺生手足间,闷肿焮痛红紫斑,螳螂尿流积毒,误触肌肤痛不眠。

【注】此证《大成》书名狐狸刺,《外台》、《总录》二书名狐尿刺。由螳螂盛暑媾,汁染于诸物,干久有毒,人手足误触之,则成此患。初起红紫斑点,肌肤干燥,闷肿焮痛,不眠,十日后腐开,疮口日宽。内宜服黄连解毒汤,外以蒲公英连根浓煎洗,若得鲜蒲公英,捣汁涂患处更佳。盖螳螂又名野狐鼻涕,此证取名,盖本于此。将溃治法,按痈疽肿疡门。

方剂:黄连解毒汤(见部黑疔)

鹅掌风

【方歌】鹅掌风生掌心间,皮肤燥裂紫白斑,杨梅余毒血燥热,兼受风毒凝滞源。

【注】此证生于掌心,由生杨梅余毒未尽,又兼血燥,复受风毒,凝滞而成。初起紫白斑点,叠起白皮,坚硬且厚,干枯燥裂,延及遍手。外用二矾散洗之,三油膏擦之,内用袪风地黄丸料,加土茯苓、白鲜皮、当归为佐,作丸服之甚效。若年久成癣,难愈。又有不因杨梅后,无故掌心燥痒起皮,甚则枯裂微痛者,名掌心风。由脾胃有热,血燥生风,血不能荣养皮肤而成。宜服袪风地黄丸,外用润肌膏,久久擦之即愈。

方剂:袪风地黄丸

组成:生地熟地(各四两)

白蒺藜川牛膝(酒洗,各三两)

知母黄柏枸杞子(各二两)菟丝子(酒制)

独活(各一两)

共研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黄酒送下,夏月淡盐汤送下。

【方歌】袪风地黄除血热,鹅掌风生服即瘥,知柏蒺藜牛膝菟,独杞同研炼蜜和。

又方:二矾散

组成:白矾皂矾(各四两)

茶儿(五钱)侧柏叶(八两)

水十碗,煎数滚听用。先以桐油搽患处,再用纸捻桐油浸透,火点向患处熏片时,次用前汤,乘热贮净木桶内,手架桶上,以布将手连桶口盖严,汤气熏手勿令泄气。待微热,将汤倾入盆内,蘸洗良久,一次即愈。

七日切不可见水。

【方歌】二矾掌起紫白斑,矾与儿茶柏叶煎,先以桐油搽患处,油捻燃熏后洗痊。

又方:三油膏

组成:牛油柏油香油银朱(各一钱)

官粉麝香(研细,各二钱)

将三油共合火化,入黄蜡一两,溶化尽,离火;再入朱、麝、官粉等末,搅匀成膏。搽患处,火烘之,以油干滋润为度。

【方歌】三油膏润鹅掌风,初斑渐裂燥痒攻,牛柏香油朱粉麝,蜡熬擦患火上烘。

又方:润肌膏(见头部白屑风)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灵枢经 ·素问 ·难经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养生秘旨 ·濒湖脉学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