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孟子与公孙丑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孟子与公孙丑 >

孟子与公孙丑(上)(21)浩然之气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公孙丑又问:什么是“浩然之气”?

孟子说:这就很难讲了。孟子这里“难言也”三个字的含义,和释迦牟尼佛所讲“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的意义差不多。并不是孟子养气不行,也不是他不善于辞令,而是“浩然之气”真的很难讲。我们知道天地间的确有些事是所谓“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的,硬是无法用言语文字来表达的。

虽然如此,孟子还是讲了,因为身为老师的责任就在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有问题提出来,还是要教他的。所以他告诉公孙丑说:这浩然之气浩大无比,是明之气,强而有力,是不可动摇变更的,是光明而且生机活泼的。如以佛学的术语来说,便是无量无边、圆明清净的。当然,孟子时代佛学还没有传人中国,我们只是用比喻来说明而已。孟子只讲气,这气是至大至刚的,是他所善养的“浩然之气”的原则和定义。

他又讲到养气的方法,是要“直养”。难道说不能横着养,也不能躺下来养吗?当然不是这样解释。所谓“直养”,要连着下面“无害”一起来读,就是如同我们抚育小孩,要顺着他心理、生理自然生长发育的情况去栽培他、养育他。既不能粉不足,也不可钙片太多。如果营养不足或营养过量,都是会出病的。

在养气方法上,另一个比较象的原则,就是“”要配合“”和“”。“”是义理,“”可指形而上的道理,同时也可比为形而下的道路,轨道的道,也就是要有方法,不能出轨。假如不是配合义和道,这气就“”了,养不成了,无法充塞于天地之间了。

孟子再深人一层说:这气是“集义所生”,把一切“义理”(原理)都透彻、明白了,并彻底做到以后,才能养成这股浩然之气。并不是自己本身只讲做工夫,对一切义理没有彻底了解和体认,只从传说的道理中因袭套用附会、生拉硬扯就可以得到的。而且,尽管借用别人正确的义理,可是如果自己没有亲身实践,也是不行的。等于放了一包菜心在这里,张三说是萝卜心,李四说是菠菜心,王五又说是芥菜心,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一定要亲自打开看了,才能决定要怎么煮这包菜。这等于佛家讲修行,先要明理,然后再行修定。

而且,心与气是相连的,心理上如果觉得不对的时候,有罪恶感的时候,或者感觉难过的时候,气就消弱,不能起作用了。做小偷的人,他一偷再偷,惯了,坐牢出来还是偷,看起来好像一点不气馁;可是他在行窃时,只要附近有一点声响、有一个影子,他还是会害怕气虚的。这就是做不善不义的事时气自然会馁的最简单的道理。

最后孟子说:我所以说告子还没有彻底了解这个道理,是因为他把心与气分开为两回事;他认为心是属于内在神,而气则属于外在物质。这是不正确的,这气应该是有心无形质的气,心与气是相连的。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古代医书 ·兵书 ·尚书白话文 ·庄子讲记 ·话说中庸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直译 ·道德经解读 ·鬼谷子白话文 ·中庸白话文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