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话说中庸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话说中庸 >

07讲(3)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当我们我们讲一个故事,有一位朋友,现在台湾过世的,现在讲一、二十年了。大概在座的有的老宪兵界都应该知道他,**,宪兵里头的老人,也是老长官。这个人很了不起的。他在大陆**台湾**跟我讲,他说**要是抓住他的话,一定是吃了你的!*****如果抓住你的话,他说:对了!抓了我啊,一定是扒了皮以后再来问其他的!那个情绪!**。他从来不信宗教。他说到了这种遭遇,他说我现在啊,天天都念观音。我说:奇怪啊!你这是怎么搞的?他说:哎呀!我亲身的经历。****去抓我,**来抓我,他说我还带着太太,还抱着一个小孩**刚出生。他说我还能够逃,回头看看太太、小孩,我也不能死啊!**。他逃了一路,*,逃法,想逃到台湾,一路走也走不出来,一下逃到四川,越逃越*,逃*了坐监狱。他说一逃肯定瞒不了。他说有一天住到旅馆去,**都要检查,他也没有证件,这一下他说完了!结果**要来查旅馆了,这一下完了!这一下我一定完了!他说我看看太太,看看这个孩子,他说这一下**,**看看太太孩子,他自己**个人**,很简单*,孩子怎么办?他说我**:“观世音菩萨!上帝啊!关公啊!阎王啊!玉皇大帝啊!”反正我年轻时听到过的一概都请哦!“你要保佑我啊!要救我啊!”那个小孩**。他说那个小孩在上蹦蹦,也不哭。他说要是我一个人、我自己,跑得不晓得多远了。**敲门、敲房间就要进来。他说我这样一**祷告了**不晓得**怎么样了。这个孩子也不哭了,还笑了。**开门一看,忽然看到那个孩子那么玩,笑笑,直接过去逗那个孩子玩,玩了半天就走了。**。**这一下**,他说我也不晓得观音菩萨跟玉皇大帝跟上帝俩什么关系,好像什么亲戚啊,他说我都不懂!(众笑)他说反正听到人家说阎王爷关公啊什么都请,想得到都请完了。后来又有两次,然后又跑,跑了跑到后来快到广州了,又碰到了一起,也很严重。他说结果赶快找那个老板:你厕所在哪里?厕所在……“哎哟!不得了,肚子疼了,上大号!”一进去了以后在厕所想办法。**,**这一下我相信了:世界上真有灵啊!我说是怎么一回事?一问啊,哦,原来上帝是上帝,耶稣是耶稣,玉皇大帝、观音菩萨他们户口都不一样的!(众笑)总要查查户口的,究竟是做什么拿学佛啊?**一直香港念到这里,他说我现在天天念观音菩萨**。他说我翻过来求求上帝也对,他说反正一样都对。抓的时候**“上帝啊!观世音菩萨!玉皇大帝啊!关公啊!阎王爷啊!”所有一气都连着念,不懂道理。当然他道理不懂,他说自己这个经历。就是说一念的至诚。

一念至诚,你念泥巴,你成天就念泥巴,泥巴都有灵。所以至诚的力量。但是这个至诚还不是真正的至诚,是一念专一,所以专一就到达了近于至诚的那个定静的境界。此心散乱,对环境一点影响一点**要害怕,这个样子**在动念,永远也搞不懂。所以“至诚无息”,就是至诚。大家尽管学许多宗教,真的说是达到至诚的境界了?没有。至诚是“无息”,千万记住!

因“至诚无息”产生几种层次、功夫的层次,“至诚无息(对不对?记住啊!把至诚这段);不息则久(久是一个层次);久则徵(又是一个层次);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你像我们几个层次啊?我不大会算账,就所以查,查就是七个,七个层次。他怎么不达到八个呢?七八个分析,**中庸,那就是中庸。所以你看东方文化,以前讲八卦,后来佛家后期的佛学讲八识,都是七七八八***,起用都在六上头,六根啊、六尘啊、六道轮回啊,都是一样。所以真用的只有六爻,八卦用的是六爻。这个都是数字的问题,就是数理的使用。

现在,我们晓得他讲出来,修养到达至诚的境界有七个层次的不同**。这七个层次就是境界不同。

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他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等于说,我们只好拿佛家来比方,**一样,**。四禅八定的道理是一样j ,上面是四禅定基本的境界。到了这个功夫修养后面发展下来,所以非常博厚,包容一切;所以博厚像大地一样,生长万物。因此我们拿中庸来看禅宗,所以六祖悟道以后讲:“何期自具足万法。”就是这个道理。“博厚所以载物”,那么博厚就是说,你达到专一至诚的境界以后身心的变化。所谓修道人要讲证果,什么叫证果?身心起了变化,一个成绩、效果就出来了。所谓证果就是真正的效果,绝不是指神通,(是)智慧。那神通硬有,不然佛法在骗人,不然这一些圣人做不到,《金刚经》上都在欺世之谈,都是骗人;如果他不是骗人,就有效果、徵验。所谓证果,他的效验就出来了。大家都在修养做学问,没有效验出来,这功夫根本没有做,都是嘴里假理论,满口的话,一肚子的**,言乱语,那**抵不住事的。所以到这个时候,他身心起了变化,起了变化效果出来了——博厚。所以博厚,做人做事方面,修养高了,胸襟扩大了,德优厚了。所以“载物”,他像大地一样,能够生长万物、成长万物。那么这是一个阶段。

到达博厚以后,自然到达“高明”,就是大智慧的成就,就非常高明。崇高、远大、明照一切。所谓高明像什么?物理世界的高明——天,上天够高明。所以“高明所以覆物也”,盖住了,可以照见万物,都是靠太、靠天体的光明而生存而活着。我们修养境界由至诚道理到达博厚而高明,其胸襟、身心的转变,就同天地的境界是一样的。那么,胸襟、身心,生理、身体同心理到达至诚,修养到这个境界,自然悠久。“悠久,所以成物也。”这个物,不是现在物理学的物,它是形容一个东西,这个力量。这个力量你叫它是道也可以,中庸也可以,怎么样也可以,它形成一个力量。“悠久,所以成物也。”

所以像博厚的境界,他说“博厚配地,高明(就)配天。”是这样。配,就是易经所谓讲配卦,就是比方,就是匹配、比喻。博厚呢,它是像大地一样;高明,像天底下这个宇宙一样。悠久,就叫它“悠久无疆”。什么叫无疆呢?就是无量无边、没有疆土。这个疆就是疆土的疆、土地;没有边界,无疆就是没有边界。

讲到这个无疆啊,很有意思,我们过去都讲过一个笑话的。当年满清没有推翻以前,慈禧太后做寿。当年我们有个**员,有人很幽默,送来一个匾额:“万寿无疆”,“疆”下面“土”字把它拿掉了,呵!没有办法,台湾也割给日本了,朝鲜也丢掉了,到处都被你丢掉,没有疆土了。这个“疆”字的“弓”下面一个“土”字,疆就是边际,就是说到达无量无边的境界。

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学问修养到至诚这个程度,这就是成道的成果。学问修养到达这个道的境界,至诚成功到这个程度,“不见而章”,他用不着用眼睛去看东西。所谓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智慧神通的成就。用不着看一遍,等于佛家所讲神通——天眼通,无所不知,无所不见。“章”,显著,智慧境界。“不动而变(化)”,本身都在静的境界里,不需要动,不需要慢慢钻来。他的身心自之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能见证一切事,所谓神而通之。“无为而成”,**到达了智慧的最高处了,神通最高的境界了,所以是无为、清净,一念不生。无为就是至诚的境界。所以佛家所讲的一念不生、无生法忍等等,拿儒家来说,这个是至诚不息的至诚境界而已。

这个要特别注意啊!儒家我们上古的文化所谓天地,拿现在新的观念就是代表了宇宙。宇宙万物只有一个真理,就是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就是庄子的话:“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庄子的观念: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本都是相同的。所以儒家说“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就是一句话,什么话?“其为物不贰。”这个东西。这个“物”不能拿现在这种物质观念的物看。所谓秦汉以上的说法,要留意哦,这种地方唯物思想这个“物”,就是讲我们现在话“这个东西”,天地这个生命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不贰”。不二就是一,所以后来佛学来佛经等等翻译为:“不二法门”。“不二”这一个观念就是《中庸》提出来的。佛法佛经的翻译,借用中庸这个名词,所以叫不二法门。

什么叫不二?不二就是一。所以佛学的境界很高明。不二法门,没有*的境界。如果说“一法门”,一点意思都没有,对不对?譬如所谓禅的境界,加上文学;学佛的境界,加上文学。文学境界高明,佛的境界接近,不二法门。所以我们经常讲,说这个文学境界同禅的境界一样。譬如宋朝有名的词人辛稼轩的那个名词:“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禅、悟道的时候,至诚之道,要悟的时候。

平常拼命地用功,盘腿腿又酸了,坐起来腰又痛了,打坐、妄想,烦恼极了,怎么样都搞不好,等到一旦到达那个至诚境界,你开悟的时候,猛一回头,“梦里寻她千百度”,怎么都找不到。他说忽然无意之间,你看,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隐隐约约,看得见、看不见,哎!就是这个东西!悟道了。那就是文学的境界。所以禅、道怎么悟?那你如果严肃地天天跑去经典啊,天天看些古诗、经典啊,我看很多人啊,因为不懂文学的境界,读死**,结果脑子搞得啊一块板一样,我们经常说学佛学得搞得脑子像块板,**那个板,又沉,又不好摸,都是油腻,就是那么笨,那块板。

所悟的道、禅**都是活的,活泼的境界。经常讲,《西厢记》的文字最黄了,我看一点也不黄啊!哪个黄啊?**,他说“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是用功境界啊!怎么是用功的境界?“待月西厢下”,打起坐来老是等到开悟;“迎风户半开”,心里头等得哎呀好开心,结果搞了半天,**都不来;“隔墙花影动”,忽然一下:嗯!好像对了!哎呀我要开悟了!“疑是玉人来”,结果还不是。切!

虽然,和尚不是佛法的今天,任何文学境界都是,所以啊,你看古代的**高僧传,得道的高僧、禅宗每一个大师,为什么他的文学境界都是那么高?他没有用心去搞文学,因为他得了道,**,换句话你文学到了最高处,丢掉了以后一转身就是佛的境界就来了。你一天到黑八识规矩了、规识八矩了,把自己搞得**,脑子乱七八糟的,然后永远翻不进来。

这是我们由“其为物不贰”、所谓不二法门这个观念连带地讲到文学的境界同佛道、同禅,这个“不二”用得多好!不二就是一,没有两样。因为你得了一,一就是道。所以老子也讲一。(“隔墙花影动”啊?这个不要管了,对了、不对了。这是《西厢记》,我们不是讲**,谁管它西厢记、东厢记!)“其为物不贰”,你证到了专一不二法门,真证到了不二法门这个境界才是“诚”。

注意哦!千万注意,什么是真正至诚呢?不二法门。一念专一、一念不生处,这个才是至诚。到了这个时候啊,“其生物不测”。那么你说要求长生不老的也好,要想寿者相、四相*都可以。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样样俱全都没得关系。能够空也可以!空与有都可以。“生物不测”,变化莫测,智慧神通的境界。它是生生不已。这就是诚的境界。所以,它下面再跟我们反复陈述: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它有几个层次,都告诉你了。它拿物理世界说明我们地的功夫。所以后来,其实佛家所谓讲用“”,明心见这个,乃至宗、相宗这个,当然拿我们过去的高僧们、大德暂时的翻译借用名词是哪里来?就是借用这个,“天命之谓,率之谓道”,等后来有明心见这个路子,这个路子同中庸是完全一样。另外,当我们翻译的时候,晓得自己固有文化有这个东西,不过没有佛家**的影响,所以玄奘法师从印度回来,翻译到佛经。

但是他把我们老子同这几本要紧的书也翻给印度了。所以印度后期的佛学、后期佛法的修持,据我所研究,结果还受到中国的影响。不过可惜的是玄奘法师翻译的原书都找不到了。因为到宋朝以后这个梵文不是原来唐以前的梵文了,所以现在一般研究佛学**很有意思,拼命去学梵文,**佛学,慢慢回转来。那何必这样辛苦呢!自己拼命回去来变唐朝人多好呢!那个唐代的梵文早就不是后来的啦!**叫学问,还不如自己好好放下来修持做功夫。所以这个修持上的问题。

那么现在我们回转来,他再说明,这个至诚境界到达了至诚之道,同这个天地物理世界、天地之道为一体,这是地的法门。同物理世界的、拿物理世界的情况作比方。所以天地之道、物理世界,“博也”,这个空间没有限制。这个宇宙有多大?非常广博;“厚也”,非常深厚;“高”,非常高远;永远是光明的;永远是悠然的、清净的;“久也”,永恒不变的。所以悠久高明、博大深。那么,他现在把物理世界的情形,文学的手法、文章的手法,描写物理世界的一切现象,使我们了解生命本来自的境界。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

《中庸》是孔孟齐鲁的文化,孔孟文章的系统文字都很优美。你们现在同白话书一样看,永远不了解它的优美。古书要读,读要朗诵、念出来。不是念佛经,念佛经一个字一个字念就清楚了;朗诵有音调、声调。特别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一边在写,至少嘴里、有时嘴不念心里在念、发声音。这个文字一句下来,这个字不对,念出不上口、不能上口,唱不出来,声调有了问题,那么这个文字非常重要,这个就想办法就把它换了。所以我们晓得经常像佛家的放焰口,下面那些**很多事情,佛门和尚们也都知道,法师们也都晓得,书都不读,书都不读的你念念就发生效果了。那么其他人作的,写书的人高明的人很多。这个道理。所以我讲佛学的经验讲古书。它可以**,呵!它可以起神通作用,就是这个道理。像这些文字,你要晓得文学的境界也可以到达神通的境界。那么它这一段,如果要朗朗顺口,上口去念它,它的文学非常美。“昭昭”两个字,这个在古文写法叫做“双星天”,双星是把两个字连起来**。那么念出来,音韵的表达,那个意义加重。而且声音发得很久。

所以他现在用这个文学的手法,来说明物理世界、天地作用,他是叫我们观察天地。“斯昭昭之多”,昭昭就是明白,“斯”就是“这个”。他说你看看这个天地、物质的世界,这样明白、光明,摆了那么多,万有的现象都摆在天地之间。“及其无穷也”,所谓万有,就是无穷无尽,这个天地非常大。“日月星辰系焉”,三千大千世界,我们眼睛看起来只看到一片小火星一样,天上有那么多星星。那么多星星里头,所有它的世界,他说日月星辰都挂在这个天地,天地就是个虚空。“万物覆焉”,我们人世间地球所知道的万物,就靠天做帽子一样,譬如说放在冰箱里一个冷冻的东西,上面盖一个房子一样把它盖着,像这个天地盖着万物。天和地,就是形容天像一个帽子盖一样,它包含了万物,靠它来成长;大地是基本。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

他说,那么这个大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那么这两句话如果照古文的方法读出来、念出来,是很好的诗词、对子,很好的句子。他说这个大地啊,你看这个地球那么大,严谨分析起来不过一撮,两个指头一捏,一把泥土;把很多泥巴、泥土把它堆起来才变成这个广阔的大地。当它一点一点累积起来变大地的时候,它非常广厚。广厚下面文学好句就来了:“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你看,学古文的都要看了,上面一个字用得很好,一个都不能变。一个“载”,载重,华山、五岳乃至喜马拉雅山就载在大地上。你载在它的手心上面(大地像一个手心),“而不重”,它没有觉得压力,所以是“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振,振动,*起来、跳起来振动。“振河海而不泄”,拿现在来讲,这是个科学问题。这个文字用得太好了。那么为什么我们拿一碗水,或者平常你看耍魔术的特技表演转碗,拿一杯水,把它转得很快的时候,一滴水都不会漏出来?就是轮回、大地在转动。“振”,在转动。另外,河海洋在这个地面上,为什么海里头一点水不会滴出来啊?因为这个地球永远在转。“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这个一切万物就靠这个大地而有生命,生生不已。大地覆载了一切。

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他说“今夫山”,再看高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他说你看世界上的山,不过是一块一块的小石头堆起来。“一卷石”,一个小石头那么滚起来。卷就是滚,拿现在我们科学古人用字啊,对于现在研究地质系来讲,如果一个在大学里研究矿物与地质系的,这个地球开始动拢来,那么那个地球在转动,一冷冻起来的时候,那个在滚,滚着凝结凑拢来,凝结在一起变成山,硬是转起来。等于我们擀面粉一样、包饺子一样、做馒头一样转拢来。所以啊,在古文用字,一个文字不随便用。为什么用这个“卷”呢?这个卷是滚动。它一个个石头滚拢来,累积多了变成高山。到达最高、广大的时候,你看,山上任何的草木靠它的**来生长;有那么多的禽兽、昆虫在这个山上生存。还有,一点一点石头累积,中间就包含了整个矿物,金矿啊、银矿啊、煤矿啊、什么矿,一切的宝藏全都聚藏在里面。我们不要给它文章牵走了,他现在描写的,你们去不了想发财开矿去了。但是他在形容我们人的自里头的本矿藏,那个无尽藏,所以佛经认为形容自己的本——“无尽藏”,有无尽的宝藏、神通、智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惜就是我们自己修持没有功力、没有智慧,修持达不到,就在那里玩,如此而已。

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他说:“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他说,你看大地上的水,不过一勺、一舀,一点点水把它堆起来变成大海。你看他形容山,这个文字用得不同:“及其广大”。形容水就是“及其不测”。这个***太好了。水不好玩的!人坐船在海面上,随时天有不测的风云,意想不到,一个头来就把你翻掉了。变化无常,深不可测。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古代医书 ·兵书 ·尚书白话文 ·庄子讲记 ·话说中庸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直译 ·道德经解读 ·鬼谷子白话文 ·中庸白话文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