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自我调养巧治病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古代医书 > 自我调养巧治病 >

耳鸣的自我调养方法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耳鸣为听觉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常见症状,患者感到耳内有嗡嗡吱吱等各种各样的单一或多种声音并存的响声。绝大多数为主观性耳鸣,仅患者自身能听到鸣声。少数客观性耳鸣者,病人与检查者均能听到耳鸣声。耳鸣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为单侧性耳鸣,有的则为双侧性;有的间歇性出现,有的持续不停。轻者安静时方觉耳鸣,重者工作时也感吵闹不安。耳鸣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它与疲劳、睡眠、月经周期、情绪因素、头部血循环状态及内耳缺氧等都可能有关。引起老年性耳鸣的常见耳部疾病有外耳道炎、耵聤栓塞、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鼓室积液、耳硬化症。内耳疾病有美尼尔氏病、听神经瘤、噪声性聋、老年性聋、药物中毒性聋等。一些全身性疾病亦可引起耳鸣,如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白血病、肾病、糖尿病、毒血症、神经官能症,以及长期接触铅、汞、苯、砷等化学物品和烟酒过度。全身因素引起的耳鸣可不伴耳聋、眩晕等症状。可伴与某些疾病相关的症征。有时因体位的改变而突然听到自身的脉搏声,变动体位后又消失,此属于生理性耳鸣。耳鸣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先兆,如注射链霉素后发生耳鸣,提示已发生了耳中毒,高血压病人出现耳鸣加重,常示血压上升。耳鸣可为心脏疾病的先驱症状,故应引起注意。耳鸣应与头鸣及幻听加以鉴别。中医认为耳鸣多与风热之邪侵袭,肝火上扰清窍,痰火郁结耳窍,肾精亏损失养,脾胃虚弱失运等有关。对耳鸣的治疗首先寻找病因,除了常规中西药物治疗以外,还有许多调养方法对本病亦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一)起居调养法

对痰火郁结者,要注意减少肥甘饮食,以防积滞成痰,加重病情。对肾虚耳鸣者,尤要注意减少房劳,减少温燥食物。脾虚病人尤要注意饮食调理。因耳鸣多于夜间更甚,令人心烦,妨碍睡眠,故睡前用热水洗脚,有引火归元作用,减轻耳鸣症状,并须忌饮浓茶、咖啡、可可、酒等刺激性饮料。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菊花10克,蔓荆子10克,石菖蒲15克,桅子15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适用于肝火上扰型。

(2)炙黄芪30克,龙眼肉15克,百合10克,远志10克,菖蒲15克,甘草6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适用于脾胃虚弱型。

2.中成药

(1)杞菊地黄丸:每次1丸,每天2次。适于肾精亏虚型。

(2)归脾丸:每次1丸,每天2次。适于脾胃虚弱型。

(三)饮食调养法

猪瘦肉200克,枸杞30克,菖蒲9克,黄柏9克,一齐放锅内,加水适量炖煮至肉熟烂,去掉菖蒲和黄柏,加少许盐调味。吃肉喝汤,2次/日。

(四)针灸调养法

(1)针灸:取耳区及少阳经穴为主,如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申渚、外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每次2~3穴,根据病情不同,分别采用补泻手法,虚寒者可用艾灸法。

(2)耳针:取内耳、肾、肝、神门、中等刺激,留针15~20分钟,10~15次为1疗程。或用埋针法。

(3)穴位注射:选听宫、翳风、完骨、契脉等穴注入药液,如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天或隔日1次.

(五)推拿调养法

(1)咽鼓管自行吹张法:治疗耳闭的耳鸣、重听、耳膜内陷。其方法为:捏鼻、闭唇、鼓气,使气进入耳窍内,此时鼓膜可有向外膨胀感觉,若鼓气吹张失败时,则无这种感觉。每日可行数次,行之2~3日,耳鸣可除。若有鼻塞流涕者,不宜行此治法。

(2)“鸣天鼓”:用于预防耳聋、耳鸣。其方法为:将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横按在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到,再将两食指翘起重叠在中指上面,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此时可闻宏亮清晰之声如击鼓。先左手24次,后右手24次,最后两手同时叩击48次,每天可以多次施行。

(六)其他调养法

用吴萸(胆汁拌制)100克,龙胆草50克,土硫黄20克,朱砂15克,明矾30克,小蓟根汁适量。先将前五味药研为细末,过筛,加入小蓟根汁,调和成糊,敷于神阙、涌泉(双)穴位,每穴用10~15克固定,2日1换,1月为1疗程,一般7~10天见效,2~3月可愈。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灵枢经 ·素问 ·难经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养生秘旨 ·濒湖脉学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