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中药学教材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古代医书 > 中药学教材 >

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二 清热药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败酱草

【药用】本品为败酱草科植物白花败酱的全草。其同属植物黄花败酱、狭叶败酱及岩败酱,也可作同类品入药。

【性味与归经】辛、苦,微寒。入胃、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

【临床应用】1.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

本品辛能散结,寒可泄热。临床上常与红藤、苡仁、桃仁、丹皮、大黄等配伍,用治肠痈(急性阑尾炎);与鱼腥草、桔梗、苡仁、冬瓜子、芦根等配伍,用治肺痈(肺脓疡);与银花、连翘等配伍,用治疮痈肿毒,同时用本品鲜草捣烂外敷。

2.用于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败酱草又有活血行瘀的功效,配红花、山楂等药,治产后瘀血,腹中刺痛等症。

近年来本品在临床上又常配蒲公英、金银花,用治急性结膜炎、结膜充血肿痛;配茵陈、栀子等治急性黄疸性肝炎。

【处方用名】败酱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本品药材来源较复杂,属于败酱科的败酱草,仅在民间应用,不见市售。

据《中药志》说:「今市售败酱草主要有两种:北方习惯使用菊科植物苣莳菜的带根全草;南方习惯使用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带草全果。」又说:「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苣莳菜,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即称作苣莳菜,并非作为败酱草的别名,但未述及其效用;南方多数地区作败酱草用的菥蓂,亦为另一种药物,《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治明目、目痛、泪出等病;败酱草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等病,二者效用不同。」这说明现在市上出售的败酱草恐非古代所用的败酱草,原植物即为菥蓂,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一两,煎服。菥蓂一药在临床上应用时常与清热解毒药与活血祛瘀药配伍同用,不作单味药使用,故菥蓂是否具消痈排脓的功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方剂举例】薏苡附子败酱散《金匮要略》:薏苡仁、附子、败酱草。治肠痈有脓。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灵枢经 ·素问 ·难经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养生秘旨 ·濒湖脉学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