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中药材大全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古代医书 > 中药材大全 >

常山的功效与作用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常山-原态

常山-药材

常山-原态

常山-药材

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的根。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亦产。秋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晒干生用,或酒炙,或醋炙后用。

【药】苦、辛,寒。有毒。归肺、心、肝经。

【功效】涌吐痰涎,截疟。

【应用】

1.胸中痰饮证。本品辛开苦泄,善开泄痰结,其上行,能引吐胸中痰饮,适用于痰饮停聚,胸膈壅塞,不欲饮食,欲吐而不能吐者。常以本品配甘草,水煎和蜜服。然此法今已少用。

2.疟疾。古有“无痰不成疟”之说。本品善祛痰而截疟,为治疟之要药。适用于各种疟疾,尤以治间日疟、三日疟为佳。古方常单用本品浸酒或煎服治疟,每获良效;临证亦可配伍运用。若治一切疟疾,寒热往来,发作有时者,可以常山酒浸蒸焙,与槟榔共研末,糊丸服之,如胜金丸(《和剂局方》);治疟疾寒热,或二、三日一发者,可与厚朴、草豆蔻、肉豆蔻、槟榔等同用,如常山饮(《圣济总录》);若虚人久疟不止者,可与黄芪、人参、乌梅等同用,如截疟饮(《医宗必读》);疟久不愈,而成疟母者,则与鳖甲、三棱、莪术等同用,如截疟常山饮(《丹溪心法》)。

【用法用量】煎服,4.5~9g;入丸、散酌减。涌吐可生用,截疟宜酒制用。治疟宜在病发作前半天或2小时服用,并配伍陈皮、半夏等减轻其致吐的副作用。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且能催吐,故用量不宜过大,体虚及孕妇不宜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疟,鬼毒,胸中痰结,吐逆。”

2.《本草纲目》:“常山、蜀漆有怯痰截疟之功,须在发散表邪及提出分之后,用之得宜,神效立见;用失其法,真气必伤。夫疟有六经疟、五脏疟、痰湿食积、瘴疫鬼邪诸疟,须分虚实,不可一概而论也。”“常山生用则上行必吐,酒蒸炒熟则气稍缓,少用亦不致吐也。”

3.《医学衷中参西录》:“常山,善消脾中之痰,为治疟疾要药。少服,则痰可徐消,若多服即可将脾中之痰吐出,为其多服即作呕吐,故诸家本草谓其有毒。医家用之治疟,亦因此不敢多用,遂至有效有不效。若欲用之必效,当效古人一剂三服之法,用常山五六钱,煎汤一大盅,分五六次徐徐饮下,即可不作呕吐,疟疾亦有八九可愈。”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常山碱甲、乙、丙,三者为互变异构体,是抗疟的有效成分,总称常山碱。另含常山次碱、4-喹唑酮及伞形花内酯等。

2.药理作用:常山的水煎剂及醇提液对疟疾有显著的疗效,其中常山碱甲的疗效相当于奎宁,常山碱丙抗疟作用最强,约为奎宁的100倍,常山碱乙次之;常山碱甲、乙、丙还能通过刺激胃肠的迷走与感神经末梢而反射地引起呕吐;此外,本品尚能降压、兴奋子宫、抗肿瘤、抗流感病毒、抗阿米巴原虫等。

3.临研究:用鸡骨常山藿香片(每片含常山0.08g),第1日每次3片,第2~5日每次2片,每日3次,于饭前1小时冷开水吞服,治疗疟疾1926例。结果:症状控制率第1日、7日分别为59.1%和91.6%;疟原虫转率:间日疟第1日、5日、7日分别为56.7%、76.8%和68.8%,三日疟第1日、5日、7日分别为25.2%、81.7%和75%,恶疟第1日、5日、7日分别为37.1%、52.9%和47.3%,混合感染第1日、5日、7日分别为31%、44.1%和48.1%,提示常山对间日疟和三日疟的疗效较好(中草药通讯,1972,5:53);另报道,本品还可用治心律失常、上呼吸道感染、蓝氏贾第鞭虫病等。

4.不良反应:常山具有强烈的致吐作用,并可致肝、肾的病理损害。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严重时能破坏细血管而导致胃肠黏膜充血或出血;并能引起心悸、心律不齐、紫绀及血压下降,最终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常山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口服用量过大。救治方法:大量呕吐时,肌注氯丙嗪,或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血压下降者,静脉注射去甲肾腺素;心功能不全者,酌情给予强心药物;吸氧等对症处理。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灵枢经 ·素问 ·难经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养生秘旨 ·濒湖脉学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