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中药材大全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古代医书 > 中药材大全 >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川楝子-原态

川楝子-药材

川楝子-饮片

川楝子-原态

川楝子-药材

川楝子-饮片

为楝科植物川楝树 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我国南方各地均产,以四川产者为佳。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用时打碎。生用或炒用。

【药】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杀虫。

【应用】

1.肝郁化火所致诸痛证。本品苦寒降泄,能清肝火、泄郁热、行气止痛。每与延索配伍,用于肝郁气滞或肝郁化火胸腹诸痛,如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治肝胃气痛,与延索同用,或以金铃子散与四逆散合用。用治疝气痛,以治疗热疝为宜,可配延索、香附、橘核、芒果核等同用;寒疝腹痛则宜配暖肝散寒之品小茴香、木香、吴茱萸等,如导气汤(《医方简义》)。

2.虫积腹痛。本品苦寒有毒,能驱杀肠道寄生虫,味苦又能降泄气机而行气止痛。可用治蛔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每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苦寒有毒,能清热燥湿,杀虫而疗癣。可用本品焙黄研末,以油调膏,外涂治头癣、秃疮。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适量。炒用寒减低。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以免中毒。又因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楝实,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

2.《本草经疏》:“楝实,主病伤寒,大热狂烦者,邪在明也,苦寒能散明之邪热,则诸证自除。”

3.《本经逢原》:“川楝,苦寒降,能导湿热下走渗道,人但知其治疝之功,而不知其荡热止痛之用。《本经》主病烦狂,取以引火毒下泄,而烦乱自除。其杀虫利水道,总取以苦化热之义。古方金铃子散,治心包火郁作痛,即妇人产后血结心痛,亦宜用之。以金铃子能降火逆,延索能散结血,功胜失笑散而无腥秽伤中之患。”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川楝素、楝树碱、山奈醇及脂肪油等。

2.药理作用:本品所含川楝素为驱虫有效成分,与山道年相比,作用缓慢而持久,对猪蛔虫、蚯蚓、水蛭等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川楝子有松弛奥狄氏括肌,收缩胆囊,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能兴奋肠管平滑肌,使其张力和收缩力增加;川楝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尚有抗炎、抗癌作用。

3.临研究:以川楝子、乌梅各40g、川椒、黄连各20g、生大黄10g烘干混合为末,制成胶囊剂,治疗胆道蛔虫症,治102例,均获痊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8:28);以生大黄、郁金各10g,金铃子、山楂各12g,积雪草20g,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急胆囊炎60例,痊愈43例(湖北中医杂志,1987,2:17);以金铃泻肝汤(川楝子、香、没药、龙胆草、大黄等)治疗胆系感染150例,痊愈 130例,好转20例(辽宁中医杂志,1991,4:27);以川楝子去核取肉,研末,用猪油或凡士林调膏外涂局部,治疗头癣、秃疮,有良好效果(中医杂志,1962,9:181);此外有用川楝子复方治疗急腺炎、腺增生、丸疾病、蛲虫病等。

4.不良反应:中毒较轻时,可见头晕、头痛、思睡、恶心呕吐、腹痛等,严重时会出现呼吸中枢麻痹,中毒肝炎、内脏出血、神失常等症状。川楝子临应用一般无严重反应,但不少地方以苦楝子代用或用量过大引起中毒则较多见。本品主要毒成分是川楝素,苦楝萜酮内酯等。川楝子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对肝脏有损害,会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正常传递功能,还会造成急循环衰竭和中枢呼吸衰竭而死亡。预防中毒措施:控制用量,一般内服用量3~10g,不可过量或持续使用(因为川楝素为强积累物质);注意品种,苦楝子毒比川楝子大,不可以前者替代川楝子使用。中毒救治的方法为:催吐或洗胃,服用泻药如番泻叶或硫酸镁等;服蛋清或活炭吸附毒素,以保护胃粘膜;中药解毒可用白糖、甘草煎服;对症治疗。

【其它】同科属不同种植物苦楝树Melia azedarach L.的果实苦楝子,状、成分及药效与本品略有不同,苦楝子毒较川楝子为大,应区别用药,不能混淆。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灵枢经 ·素问 ·难经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养生秘旨 ·濒湖脉学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