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中药材大全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古代医书 > 中药材大全 >

甘遂的功效与作用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甘遂-原态

甘遂-药材

甘遂-饮片

甘遂-原态

甘遂-药材

甘遂-饮片

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Liou ex T.P.Wang的干燥块根。春季开花前或秋末叶枯萎后采挖,除去外皮,晒干。生用或醋制用。

【药】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应用】

1.水肿,臌胀,胸胁停饮。本品苦寒降,善行经隧之水湿,泻下逐饮力峻,药后可连续泻下,使潴留水饮排泄体外。凡水肿、大腹臌胀、胸胁停饮,正气未衰者,均可用之。可单用研末服,或与牵牛子同用,如二气汤(《圣济总录》);或与大戟、芫花为末,枣汤送服,如十枣汤(《伤寒论》)。另可与大黄、阿胶配伍治疗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如大黄甘遂汤(《金匮要略》)。

2.风痰癫痫。本品尚有逐痰涎作用。临上以甘遂为末,入猪心煨后,与朱砂末为丸服,可用于风痰癫痫之证,如遂心丹(《济生方》)。

3.疮痈肿毒。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治疮痈肿毒,可用甘遂末水调外敷。现代临用化瘀膏(青核桃枝、参三七、甘遂、生甘草)外贴,治疗腺肿瘤。

【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0.5~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

【使用注意】虚弱者及孕妇忌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积聚,利水谷道。”

2.《本草衍义》:“专于行水,攻决为用。”

3.《珍珠囊》:“味苦气寒,苦泄,寒胜热,直达水热所结之处,乃泄水之圣药。水结胸中,非此不能除,故仲景大陷胸汤用之,但有毒,不可轻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含四环三萜类化合物α-和γ-大戟醇、甘遂醇、大戟二烯醇;此外,尚含棕榈酸、柠檬酸、鞣质、树脂等。

2.药理作用:甘遂能刺激肠管,增加肠蠕动,造成峻泻。生甘遂作用较强,毒亦较大,醋制后其泻下作用和毒均有减轻。甘遂萜酯A、B有镇痛作用。甘遂的乙醇提取物给妊娠豚鼠腹腔或肌内注射,均有引产作用。甘遂的粗制剂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功能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所含甘遂素A、B有抗白血病的作用。

3.临研究:据报道,以甘遂为主或适当配伍还可用于治疗其它多种疾病,如:用甘遂与蟾蜍、砂仁、木香、鸡内金、焦山楂组成甘蟾砂仁合剂治疗肝硬化腹水68例,总有效率为94.8%(天津中医,1989,2:18);用甘遂3g,大黄、芒硝各9g,水煎服,治疗6例结核渗出胸膜炎,其中胸水少量者4例,服6-9剂胸水消失(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26);用甘遂甘草汤(甘遂、枳壳、赤芍、昆布各10g,甘草5g)煎服,治疗7例小儿丸鞘膜积液,均愈。(四川中医,1990,7:26);另外,尚可用治关节肿大型类风湿关节炎、肠梗阻及多型红斑。

4.不良反应:甘遂的毒作用较强,连续静脉给药7天,可见心、肝、肾的中毒组织学改变。甘遂注射液有很强的溶血作用。本品内服过量,其中毒反应为腹痛,剧烈腹泻水样便,呈里急后重感;如服量较多,可出现霍乱样米汤状大便,并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血压下降、脱水、呼吸困难、脉搏细弱、体下降、谵语、发绀等症状;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致死。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灵枢经 ·素问 ·难经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养生秘旨 ·濒湖脉学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