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中药材大全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古代医书 > 中药材大全 >

白薇的功效与作用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白薇-原态

白薇-药材

白薇-饮片

白薇-原态

白薇-药材

白薇-饮片

为萝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atratumBge。或蔓生白薇C.versicolorBge.的干燥根及根。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切段,生用。

【药】苦、咸,寒。归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应用】

1.虚发热,产后虚热。本品苦寒,善入血分,有清热凉血,益除热之功。若治热病后期,余邪未尽,夜热早凉,或虚发热,骨蒸潮热,常与地骨皮、知母、青蒿等同用;若治产后血虚发热,低热不退及昏厥等症,可与当归、人参、甘草同用,共收养血益、清热除蒸之效,如白薇汤(《全生指迷方》)。本品既能退虚热,又能清实热,与生地黄、玄参等清热凉血药同用,还可用治邪入营,高热烦渴,神昏舌绛等。

2.热淋,血淋。本品既能清热凉血,又能利尿通淋,故可用于膀胱湿热,血淋涩痛,常与木通、滑石及石韦等清热利尿通淋药同用。

3.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咽喉肿痛。本品苦咸而寒,有清热凉血,解毒疗疮,消肿散结之效,内服、外敷均可。常与天花粉、赤芍、甘草等同用,治疗血热毒盛的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如白薇散(《证治准绳》),也可配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若治咽喉红肿疼痛,常与金银花、桔梗、山豆根同用。

4.虚外感。本品还可清泄肺热而透邪,清退虚热而益,故常与玉竹、豆豉、薄荷同用,治疗虚外感,发热咽干、口渴心烦等症,如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

【用法用量】煎服,4.5~9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气。”

2.《本草纲目》:“风热多眠,及热淋、遗尿、金疮出血。”

3.《本草正义》:“凡苦寒之药多偏于燥,惟白薇则虽亦属寒而不伤血,故其主治各病,多属血分之热邪,而不及湿热诸证。……凡虚有热者,自汗盗汗者,久疟伤津者,病后液未复而余热未清者,皆为必不可少之药,而妇女血热,又为恒用之品矣。”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强心苷等。其中强心苷中主要为甾体多糖苷,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白薇素。

2.药理作用:本品所含白薇苷有加强心肌收缩的作用,可使心率减慢。对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解热、利尿等作用。

3.临研究:据报道,白薇又可治疗其他疾病,如:用白薇、参(或人参)、当归、炙甘草,水煎服,随证加减,治疗血管抑制眩晕11例,治愈9例,一年未复发,有效2例;有用白薇、泽兰、银花、玄参、白芍等,水煎服,治疗红斑肢痛27例,疼痛缓解者25例,无效2例(中药学 2001:585)

4.不良反应:现代研究证明白薇有较强的强心作用,内服过量,易引起强心苷样中毒反应,中毒量为30~45g,可出现心悸、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泻、流涎等中毒症状,临药应予注意。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灵枢经 ·素问 ·难经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养生秘旨 ·濒湖脉学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