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中药材大全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古代医书 > 中药材大全 >

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苍耳子-原态

苍耳子-药材

苍耳子-原态

苍耳子-药材

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产于全国各地,多自产自销。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炒去硬刺用。

【药】辛、苦,。有毒。归肺经。

【功效】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应用】

1.风寒感冒。本品辛宣散,既能外散风寒,又能通鼻窍、止痛,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者,可与防风、白芷、羌活、藁本等其他发散风寒药同用。因其发汗解表之力甚弱,故一般风寒感冒少用。

2.鼻渊。本品和疏达,味辛散风,苦燥湿浊,善通鼻窍以除鼻塞、止前额及鼻内胀痛,用治鼻渊头痛、不闻香臭、时流浊涕者,一药数效,标本兼治,可内服亦宜外用,为治鼻渊之良药,尤宜于鼻渊而有外感风寒者,常与辛夷、白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配伍,如苍耳子散(《济生方》)。若鼻渊证属风热外袭或湿热内蕴者,本品又常与薄荷、黄芩等疏散风热、清热药同用。其他鼻病,如伤风鼻塞(急鼻炎)、鼻窒(慢鼻炎)、鼻鼽(过敏鼻炎)等,本品亦较常用。

3.风湿痹痛。本品辛散苦燥,散寒,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治风湿痹证,关节疼痛,四肢拘挛,可单用,或与羌活、威灵仙、木瓜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与地肤子、白鲜皮、白蒺藜等药同用,治风疹瘙痒。又本品研末,用大风子油为丸,还治疥癣麻风,皆取散风除湿的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不宜服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

2.《本草备要》:“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

3.《玉楸药解》:“消肿开痹,泄风去湿。治疥疠风瘙瘾疹。”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苍耳苷、脂肪油、生物碱、苍耳醇、蛋白质、维生素C等。

2.药理作用:苍耳苷对正常大鼠、兔和犬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煎剂有镇咳作用。小剂量有呼吸兴奋作用,大剂量则抑制。本品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对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静脉注射有短暂降压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并有抗真菌作用。

3.临研究:以苍耳子水浸剂浓缩液治疗伤寒15例,全部见效,退热时间10小时~19天,肝、脾肿大5~7天消失,7例血、粪、胆汁伤寒杆菌者,治疗后全部转(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8):23)。治疗扁平疣属于内动肝火型者,采用苍耳子汤(苍耳子10g,龙胆草6g,黄芩10g,板蓝根15g,薏米仁15g,生甘草6g,紫草15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内服。治疗中如内动肝火症状减轻者,可用苍耳子单方服用(青海医药杂志,1999,29(11):27)。此外,苍耳子还可用治支气管哮喘、慢支气管炎、慢肾炎蛋白尿、疟疾、急菌痢、牙痛、疮疖、神经皮炎、结膜炎等疾病。

4.不良反应:本品有一定毒。中毒主要为肾脏损害,引起氮质血症,使肝脏充血、脂肪变,肝功能急剧损害,继发脑水肿,引起强直挛,最后导致死亡。早期症状有头晕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咖啡色物,轻度腹胀,伴腹泻或便秘;重者烦躁、躁动,或倦怠萎,嗜睡,口渴,尿少,昏迷,全身强直挛,黄疸、肝脾肿大、肝功障碍,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以及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苍耳子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用量过大(一次超过30g)和炮制不当。因此要严格控制剂量,入汤剂以3~9g为宜,并严格炮制规范,遵循去刺的原则。苍耳子中毒救治的一般疗法是:早期静脉补液解毒;在12小时内予以1:2000高锰酸钾液洗胃,盐水高位结肠灌肠,催吐,导泻;防止心衰,在葡萄糖液中加入氢化考的松100mg,每日1次,血压低者可在液体中加去甲肾腺素;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保肝。

附药苍耳草

为苍耳的叶。味苦、辛、微寒;有小毒。功能祛风,清热,解毒。主要用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急等症。也可用于麻风、疔毒、皮肤瘙痒诸证。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亦不能持续服用。用量6~15g,水煎或熬膏及入丸、散。外用适量。本品散气耗血,体虚者慎用。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灵枢经 ·素问 ·难经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养生秘旨 ·濒湖脉学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