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四圣心源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古代医书 > 四圣心源 >

六杂病解中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卷六杂病解中

腹痛根原

腹痛者,土湿而木贼之也。乙木升于己土,甲木降于戊土,肝脾左旋,胆胃右转,土气回运而木气条达,故不痛也。水寒土湿,脾气陷而胃气逆,肝胆郁遏,是以痛作。

盖乙木上升,是为枝叶,甲木下降,是为根本。脾陷则乙木之枝叶不能上发,横塞地下而克己土,故痛在少腹;胃逆则甲木之根本不能下培,盘郁地上而克戊土,故痛在心胸。肝胆之经,旁循胁肋,左右并行,而三之病,则外归于经,三之病,则内归于藏。以盛于内而盛于外,故痛在脏腑者,厥之邪,痛在胁肋者,少之邪也。至于中气颓败,木邪内侵,则不上不下,非左非右,而痛在当脐,更为剧也。

此其中间,有木郁而生风热者。肝以风木主令,胆从相火化气,下痛者,风多而热少,上痛者,热多而风少。而究其根原,总属湿寒。

若有水谷停瘀,当以药下之,仲景大黄附子汤,最善之制也。若宿物留滞,而生郁热,则厚朴七物汤,是良法也。如其瘀血堙塞,气道梗阻,而生痛者,则以破结行瘀之品利之,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酌其寒热而选用焉。若无宿物,法宜培土疏木、寒去湿之剂,大建中、附子粳米、乌头石脂三方,实诸痛证之准绳也。

姜苓桂枝汤

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干姜三钱

煎大半杯,服。

治脾肝下陷,痛在少腹者。

桂枝鳖甲汤

三钱鳖甲三钱,醋炙甘草二钱桂枝三钱半夏三钱芍药三钱茯苓三钱

煎大半杯,服。

治胃胆上逆,痛在心胸者。

胃寒,加干姜、川椒、附子。

凡心腹疼痛,率因水寒土湿,木气郁冲所致。心腹痛剧欲死,四肢冰冷,唇口指甲青白者,宜姜、椒、附、桂,驱寒邪而达木郁,必重用苓、甘,泻湿培土,而缓其迫急,其痛自止。

肝以风木主令,胆从相火化气,其间木郁风动,火郁热发,亦往往而有,而推其脾肾,无不湿寒之理。即有风热兼作,用芍药、柴、芩,以泻肝胆,而脾肾之药,必宜燥,此定法也。

肝主藏血,风动血耗,乙木枯槁,生意不遂,郁怒而贼脾土,则生疼痛。若血枯木燥,宜芍药、阿胶、归、地、首乌之类,以滋风木。木荣风退,即当减去,不可肆用,以败土气。

血郁痛作,或内在脏腑,或外在经络。其证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多怒而善忘。以肝窍于木,主藏血而华色,血瘀不能外华,故皮肤粗涩而黑黯也。宜用丹皮、桃仁,破其瘀血。若癥结难开,加(庶/虫)虫、虻虫之类行之。寻常血瘀,五灵脂、山羊血,功力亦良。

饮食停滞,土困木郁,以致作痛,用仲景下之法,大黄、姜、附,泻其食水。剧者,少加巴霜一二厘,扩清陈宿,功效最捷。一切宿物壅阻,并宜此法。

腰痛根原

腰痛者,水寒而木郁也。木生于水,水暖木荣,生发而不郁塞,所以不痛。肾居脊骨七节之中,正在腰间,水寒不能生木,木陷于水,结塞盘郁,是以痛作。木者,水中之生意,水泉暖,生意升腾,发于东方,是以木气根荄下萌,正须养,忽而水结冰凘,根本失荣,生气抑遏,则病腰痛。

腰者,水之所在,腹者,土之所居。土湿而木气不达,则痛在于腹;水寒而木气不生,则痛在于腰。然腰虽水位,而木郁作痛之原,则必兼土病。盖土居水火之中,火旺则土燥,水旺则土湿,太脾土之湿,水气之所移也。土燥则木达而升,土湿则木郁而陷。癸水既寒,脾土必湿,湿旺木郁,肝气必陷,陷而不已,坠于重渊,故腰痛作也。

色过而腰痛者,亡而气泄也。也,而中之气,是谓根。纵欲伤根败泄,变泉而为寒冷之渊,化火井而成冰雪之窟,此木枯土败之原,疼痛所由来也。缘生长之理,本自循环,木固生火,而火亦生木。少之火,升于九天之上者,木之子也;少之火,降于九地之下者,木之母也。其生于水者,实生于水中之火。水中之,四象之根也,《难经》所谓肾间动气,生气之原也。

桂枝姜附阿胶汤

茯苓三钱桂枝三钱甘草二钱干姜三钱附子三钱阿胶三钱,炒,研

煎大半杯,服。

奔豚根原

奔豚者,肾家之积也。平人君火上升而相火下蛰,火分君相,其实同气。君相皆蛰,则肾水不寒。火之下蛰,实赖土气,胃气右降,金水收藏,则二火沉潜而不飞扬。土败胃逆,二火不降,寒水渐冱,气凝聚,久而坚实牢硬,结于少腹,是谓奔豚。《难经》:肾之积,曰奔豚是也。

水邪既聚,逢郁则发,奔腾逆上,势如惊豚,腹胁心胸,诸病皆作。气冲咽喉,七窍火发,危困欲死,不可支也。及其气衰而还,诸证乃止。病势之凶,无如此甚。

然积则水邪,而发则木气。其未发也,心下先悸,至其将发,则脐下悸作。以水寒木郁,则生振摇,枝叶不宁,则悸在心下;根本不安,则悸在脐间。脐上悸生者,是风木根摇,故发奔豚。

仲景霍乱: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肾气者,风木摇撼之根,而论其发作,实是木邪。木邪一发,寒水上陵,木则克土,而水则刑火。火土双败,正气贼伤,此奔豚所以危剧也。

悸者,风木之郁冲,惊者,相火之浮宕。火不胜水,五行之常,所恃者,子土燥,制伏邪,培植根,蛰于坎府,根本不拔,则胆壮而神谧。土湿衰,不能降蛰相火,根泄露,飘越无依,寒水下凝,邪无制,巨寇在侧,而身临败地,故动惕荒悬,迄无宁宇。凡惊悸一生,即为奔豚欲发之兆,不可忽也。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一两桂枝四钱甘草二钱大枣十五枚

甘澜水四杯,先煎茯苓,减二杯,入诸药,煎大半杯,服,日三剂。

作甘澜水法:大盆置水,以勺扬之千百遍,令水珠散乱,千颗相逐,乃取用之。

治汗后亡,脐下悸动,奔豚欲作者。

桂枝加桂汤

桂枝五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

煎大半杯,服。

治奔豚方作,气从少腹上冲心部者。

奔豚汤

甘草二钱半夏四钱芍药二钱当归二钱黄芩二钱生姜四钱芎?二钱生葛五钱甘李根白皮三钱

煎大半杯,服。

治奔豚盛作,气上冲胸,头疼腹痛,往来寒热者。

奔豚之生,相火升泄,肾水下寒,不能生木。风木郁冲,相火愈逆,故七窍皆热。少经气,被邪郁迫,故有往来寒热之证。芎、归疏肝而滋风木,芩、芍泻胆而清相火,奔豚既发,风热上隆,法应先清其上。

龙珠膏

川椒五钱附子五钱乌头五钱巴豆三钱,研,去油桂枝五钱茯苓八钱牡蛎五钱鳖甲五钱

芝麻油、黄丹熬膏,加麝香、阿魏,研细,布摊,贴病块。

奔豚已结,气块坚硬,本属寒积。但邪已盛,稍服附子下,寒邪不伏,奔豚必发。以邪深药微,非附子之过也。不治,则半年一载之间,必至殒命。此宜燥脾胃,去其中焦湿寒。土燥回,力能制水,然后以此膏贴之。寒消块化,悉从大便而出,滑白粘联,状如凝脂。浊瘀后泄,少腹松软,重用附子暖水,然后乃受。

瘕疝根原

瘕疝者,肾肝之积也。木生于水,水之为,得和而冰泮,遭肃而冻合,冰泮则木荣,冻合则木枯。肾水澌寒,木气菀遏,拥肿结硬,根于少腹而盘于丸,是谓寒疝。

水凝则结而为内寒,木郁则发而为外热。内寒盛则牢坚而不出,外热作则奔突而不入。大小无常,动止莫测,病发则痛楚欲死,命攸关,非细故也。

此肾肝之邪,而实原于任脉。《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任者,诸之统任。少之气,总原于任脉。肾中秘,则冰消冻释,任中无固结之邪;肾中泄,水寒木郁,气凝滞,乃成疝瘕带下之疾。肾蛰藏,肝疏泄,水气旺则结而为疝瘕,木气旺则流而为带下,无二理也。任为而督为,男则督旺,女则任旺,故男子之疝气犹少,而女子之瘕带最多。

法宜水木之寒,散肾肝之结。结寒散,瘕疝自消。仲景大乌头煎、乌头桂枝二方,乃此病之良法也。

肾囊偏坠者,谓之(疒颓)疝,是肝木之郁陷,拥肿硬大,常出而不入者。其时时上下者,谓之狐疝,言如狐狸之出没无常也。

茱萸泽泻乌头桂枝汤

吴茱萸三钱,炮泽泻三钱乌头三钱,炮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

煎大半杯,服。

仲景乌头桂枝汤,用乌头汤一杯,桂枝汤半杯,合煎,取一杯,分五服。不知,再服。其知者,如醉状,得吐为中病。今加茱萸、泽泻,去其寒湿,以绝疝瘕之根。

其拥肿偏坠者,用此药汤热洗之,或用药末,盛袋中热熨之,日作数次,令其囊消而止。

其狐疝之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者,仲景用蜘蛛散,亦良。

蜘蛛散

蜘蛛十四枚,炒焦桂枝五分

研末,取八分一匕,饮和,日再服。蜜丸亦可。

积聚根原

积聚者,气血之凝瘀也。血积为癥,气积为瘕。

《金匮》: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此为癥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缘瘀血癥聚,不在子宫,三月胎长,与癥痼相碍,故血阻而下,是癥病之为血也。

《伤寒》: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痼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缘寒气凝结,水谷不消,则大便泄利,《难经》谓之大瘕泄,是瘕病之为气也。

癥瘕之病,多见寒热。以气血积聚,不外达,故内郁而发热;不内敛,故外束而恶寒。气统于肺,血藏于肝,气聚者,多下寒,血积者,多上热。盖离右降而化金水,及其成水,而又抱气,故下焦不寒。气聚则金水失其收藏,不下蛰,是以寒生。坎左升而化木火,及其成火,而又含,故上焦不热。血积则木火失其生长,不上根,是以热作。

暖而左升,至右降于金水,则化而为清凉。血之左积者,木之不也;血之右积者,金之不凉也。气清凉而右降,至左升于木火,则化而为暖。气之右聚者,金之不清也;气之左聚者,木之不暖也。而溯其原本,总原于土。己土不升,则木陷而血积;戊土不降,则金逆而气聚。中气健运而金木旋转,积聚不生,癥瘕弗病也。

化坚丸

甘草二两丹皮三两橘皮三两桃仁三两杏仁三两桂枝三两

炼蜜、陈醋丸,酸枣大,米饮下三五丸,日二次。

若癥瘕结硬难消,须用破坚化癖之品。内寒加巴豆、川椒,内热加芒硝、大黄。

积聚之病,不过气血。左积者,血多而气少,加鳖甲、牡蛎;右聚者,气多而血少,加枳实、厚朴。总之,气不得血则不行,血不得气则不运。气聚者,血无有不积,血积者,气无有不聚,但有微甚之分耳。其内在脏腑者,可以丸愈,外在经络者,以膏药消之。

化坚膏

归尾四钱鳖甲八钱巴豆四钱,研黄连四钱三棱四钱莪术四钱山甲一两二钱筋余一钱

以上八味,用芝麻油一斤、净丹八两,熬膏。

硼砂四钱硵砂四钱阿魏六钱,炒,研麝香二钱人参四钱三七四钱山羊血四钱肉桂四钱

以上八味,研细,入膏,火化,搅匀。稍冷,倾入水盆,浸二三日,罐收,狗皮摊。

皮硝水热洗皮肤,令透,拭干,生姜切搽数十次,贴膏。一切癖块积聚,轻者一贴,重者两贴,全消。渐贴渐小,膏渐离皮,未消之处,则膏粘不脱。

忌一切发病诸物,惟猪、犬、鸭、凫、有鳞河鱼、菘、韮、米、面不忌。其余海味、鸡、羊、黄瓜,凡有宿根之物,皆忌。若无鳞鱼、天鹅肉、母猪、荞麦、马齿苋,则忌之终身。犯之,病根立发。若癖块重发,则不可救矣。

蛔虫根原

蛔虫者,厥肝木之病也。木郁则蠹生,肝郁则虫化。木以水为母而火为子,乙木升于己土,胎于癸水而生君火,水升而化清,是以火不上热;甲木降于戊土,胎于壬水而生相火,火降而化浊,是以水不下寒。肝升而胆降,火清而水暖,木气畅,故蠹蛔不生,以其土运而木荣也。

土湿脾陷,不能荣达肝木,子母分离,寒热不。木以水火中气,堙于湿土,不得上下调济,由是寒热相气中郁,生意盘塞,腐蠹朽烂而蛔虫生焉。

凡物湿而得,覆盖不发,则郁蒸而虫化,或热或寒,不能生也。故虫不生于寒冰热火之中,而独生于湿木者,以木得五行之气也。气中郁,下寒上热,故仲景乌梅丸方,连、柏与姜、附并用,所以清子气之上热,母气之下寒也。不去中下之湿寒,而但事杀蛔,土败木枯,则蛔愈杀而生愈繁。此当燥水土,以畅肝木,则蛔虫扫迹而去矣。医书杀虫之方,百试不效者也。

乌苓丸

乌梅百枚,米蒸,捣膏人参二两桂枝二两干姜二两附子二两川椒二两,去目,炒当归二两茯苓三两

炼蜜同乌梅膏,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二次。

若虫积繁盛者,加大黄二两,巴霜二钱,下尽为佳。

蛔虫生化,原于土湿木郁,法以燥土疏木为主。线白虫证,是肝木陷于大肠,木郁不达,是以门作痒。虫生大肠之位,从庚金化形,故其色白。而木陷之根,总由土湿,当于燥土疏木之中,重用杏仁、橘皮,以泻大肠滞气,佐以升麻,升提手明经之坠陷也。

便坚根原

便坚者,手足明之病也。手明以燥金主令,足明从燥金化气,故手足明,其气皆燥。然手明,燥金也,戊土从令而化燥;足太,湿土也,辛金从令而化湿。土湿者,能化戊土而为湿,不能变庚金之燥;金燥者,能化辛金而为燥,不能变己土之湿。以从令者易化,而主令者难变也。故伤寒明之便结,肠胃之燥者也;反胃噎膈之便结,胃湿而肠燥者也。伤寒明之便结,肠胃之热燥者也;反胃噎膈之便结,胃之寒湿,而肠之寒燥者也。

主开,主阖,盛则隧窍开通而便坚,盛则关门闭涩而便结。凡粪若羊矢者,皆盛而肠结,非关火旺也。盖肾司二便,而传送之职,则在庚金,疏泄之权,则在乙木。盛土湿,乙木郁陷,传送之窍既塞,疏泄之令不行。大肠以燥金之府,闭涩不开,是以糟粕零下而不粘联,道路梗阻而不滑利,积日延久,约而为丸。其色黑而不黄者,水气旺而土气衰也。此证仲景谓之脾约,脾约者,衰湿盛,脾气郁结,不能腐化水谷,使渣滓顺下于大肠也。误用清润之剂,脾愈败,则祸变生矣。

阿胶麻仁汤

生地三钱当归三钱阿胶三钱,研麻仁三钱,研

煎一杯,去渣,入阿胶,火化,服。

盛土燥,大便坚硬者。

结甚,加白蜜半杯。胃热,加芒硝、大黄。液枯槁,加天冬、龟胶。

肉苁蓉汤

肉苁蓉三钱麻仁三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甘草二钱桂枝三钱

煎一杯,服。

衰土湿,粪如羊矢者。

凡内伤杂病,粪若羊矢,结涩难下,甚或半月一行,虽系肝与大肠之燥,而根缘土湿。以脾不消磨,谷堙郁而化痰涎,肝肠失滋,郁陷而生风燥故也。法宜肉苁蓉滋肝润肠,以滑大便。一切硝、黄、归、地、阿胶、龟板、天冬之类,寒胃滑肠,切不可用。

泄利根原

泄利者,肝脾之陷下也。谷入于胃,脾升磨,华归于五藏而化气血,糟粕传于大肠而为大便。水入于胃,脾消克,化为雾气,上归于肺,肺气降洒,化而为水,注于膀胱而为小便。水入膀胱而不入大肠,而后糟粕之后传者,不至于滑泄。水之消化,较难于谷,衰土湿,脾陷败,不能蒸水化气,则水谷混合,下趋二肠,而为泄利。

谷贮于大肠,水渗于膀胱,而其疏泄之权,则在于肝。今水入二肠而不入膀胱,则乙木疏泄之令,不行于膀胱而行于大肠,是以泄而不藏也。盖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水寒则生气不旺,而湿土郁陷,又复遏其发育之机,生长之意不遂,怒而生风,愈欲疏泄。膀胱空虚,既无可泄之物,大肠盈满,水谷停积,故乙木后泄而为下利。缘木气抑遏,郁极而发,为湿土所限,不能上达,势必下行,行则水谷摧注而下故也。其发之过激,冲突脏腑,则生疼痛。奔冲抵触,而不得上达,盘郁结塞,则生胀满。其一切诸证,皆缘土败而木贼也。

苓蔻人参汤

人参二钱甘草二钱白术三钱干姜三钱茯苓三钱肉蔻一钱,煨,研桂枝三钱

煎大半杯,服。

大便寒滑不收,小便热涩不利,加石脂以固大肠,粳米以通水道。

泄利缘肠胃寒滑,法以仲景理中为主,而加茯苓燥土,肉蔻敛肠,桂枝疏木,泄利自止。若滑泄不禁,则用桃花汤,干姜其湿寒,石脂固其滑脱,粳米益其中气而通水道,无有不愈也。

泄利之原,率因脾肾寒湿,法宜燥。间有木郁而生风热者,投以燥,泄利愈加。然乙木虽为风热,而己土则是湿寒,宜清润其肝而燥其脾。仲景乌梅丸方,连、柏与椒、姜、桂、附并用,治蛔厥而兼久利,最善之方也。

《伤寒》:太与少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与黄芩半夏生姜汤。以少甲木从相火化气,其经本随明下降,甲木不降,上逆而克戊土,戊土壅遏,水谷盛满莫容,于是吐利皆作。胆胃郁迫,相火升炎而生燥热。此黄芩汤证也。

《伤寒》:厥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缘厥之经,木郁风动,津液耗损,故见消渴。风木郁冲,故心中疼热。下泄脾,乙木愈郁,己土被贼,故下利不止。此乌梅丸证也。

之利,但有上热,故第用芩、芍以清胆火;厥之利,兼有下寒,故以连、柏清上,而并以姜、附下。此虽伤寒之病,而亦杂证所时有,凡泄利之不受燥者,皆此证也。杂证湿寒者多,燥热者少,千百之中,偶尔见之,不得与伤寒少之利同法治也。

泄利之家,肝脾下陷,则肺胃必上逆。胃逆不能降摄甲木,肺逆不能收敛相火,相火上炎,多生上热。久泄不已,相火郁升,往往喉舌生疮。疮愈则利作,利止则疮发。口疮者,胆胃之逆甚,下利者,肝脾之陷剧也,迭为盛衰,累年不愈。是宜燥水土,驱其湿寒,下利既瘳,口疮亦平。庸工见其口疮而清上热,则脾益泄,利愈加而疮愈增矣。

痢疾根原

痢疾者,庚金乙木之郁陷也。金主气而木主血,金生于土,木生于水,水土燥,则金融而气调,木荣而血畅。水寒土湿,不能升庚金而达乙木,则金木俱陷。

魄门者,肾之所司,而明燥金之府也。金敛而木泄,其出而不至于遗矢者,庚金敛之也;其藏而不至于闭结者,乙木泄之也。湿土与金木俱陷,则金愈郁而愈欲敛,木愈郁而愈欲泄。金愈欲敛,故气滞而不通,木愈欲泄,故血脱而不藏。

木气疏泄,而金强敛之,隧路梗阻,传送艰难,是以便数而不利。金气凝涩,而木强泄之,滞气缠绵,迫而下,血液脂膏,剥蚀摧伤,是以肠胃痛切,脓血不止。其滑白而晶莹者,金色之下泄,其后重而腥秽者,金气之脱陷也。久而膏血伤残,脏腑溃败,则绝命而死矣。

此其病湿寒为本,而湿热为标。病在少,则始终皆寒,病在厥,则中变为热。故仲景于少脓血,用桃花汤,于厥下重,用白头翁汤。缘水病则生寒,木病则生热,而寒热之原,总归于太之湿。盖土湿而水侮之,则郁而为湿寒,土湿而木克之,则郁而为湿热之故也。

桂枝苁蓉汤

甘草二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丹皮三钱茯苓三钱泽泻三钱橘皮三钱肉苁蓉三钱

煎大半杯,服。

湿寒加干姜,湿热加黄芩,后重加升麻。

痢家肝脾湿陷,脂血郁腐,法当燥湿疏木,而以苁蓉滋肝滑肠,尽行腐瘀为善。若结涩难下,须用重剂苁蓉,荡涤陈宿,使滞开痢止,然后调其肝脾。其脾肾寒湿,则用桃花汤燥己土。其木郁生热,则用白头翁凉泻肝脾,湿热自当应药而瘳也。

淋沥根原

淋沥者,乙木之陷于壬水也。膀胱为太寒水之府,少相火随太而下行,络膀胱而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相火在下,逢水则藏,遇木则泄。癸水藏之,故泄而不至于遗溺;乙木泄之,故藏而不至于闭癃,此水道所以调也。

水之能藏,赖戊土之降,降则气聚也;木之能泄,赖己土之升,升则气达也。胃逆而水不能藏,是以遗溺;脾陷而木不能泄,是以闭癃。淋者,藏不能藏,既病遗溺,泄不能泄,又苦闭癃。

水欲藏而木泄之,故频数而不收;木欲泄而水藏之,故梗涩而不利。木欲泄而不能泄,则溲溺不通;水欲藏而不能藏,则血不秘。缘木不能泄,生气幽郁而为热,溲溺所以结涩;水不能藏,根泄露而生寒,血所以流溢。

而其寒热之机,悉由于太之湿。湿则土陷而木遏,疏泄不行,淋痢皆作。淋痢一理,悉由木陷,乙木后郁于谷道则为痢,前郁于水府则为淋。其法总宜燥土疏木,土燥而木达,则疏泄之令畅矣。

桂枝苓泽汤

茯苓三钱泽泻三钱甘草三钱,生桂枝三钱芍药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

肝燥发渴,加阿胶。

脾为湿土,凡病则湿,肝为风木,凡病则燥。淋家土湿脾陷,抑遏乙木发生之气,疏泄不畅,故病淋涩。木郁风动,津液耗损,必生消渴。其脾土全是湿邪,而其肝木则属风燥。血藏于肝,风动则血消,此木燥之原也。苓、泽、甘草,培土而泻湿,桂枝、芍药,疏木而清风,此是定法。土愈湿则木愈燥,若风木枯燥之至,芍药不能清润,必用阿胶。仲景猪苓汤善利小便,茯苓、猪苓、泽泻、滑石,利水而泻湿,阿胶清风而润燥也。

蛰藏,木疏泄。乙木生于癸水,相火封藏,癸水暖,气左升,则化乙木。生气畅茂,乙木发达,疏泄之令既遂,则水道清通而相火必秘。土陷木遏,疏泄不遂,而愈欲疏泄,则相火泄露而膀胱热涩。膀胱之热涩者,风木相火之双陷于膀胱也。足少甲木化气于相火,与手少三焦并水藏。手少之相火泄,则下陷于膀胱而病淋;足少之相火泄,则上逆于胸膈而病消。其原总由于乙木之郁也。膀胱热涩之极者,加栀子、黄柏,以清三焦之陷,则水府清矣。

乙木之,生化君火,木郁陷,气抑遏,合之膀胱沦陷之相火,故生下热。然热在肝与膀胱,而脾则是湿,肾则是寒。寒水侮土,移于脾宫,则脾不但湿,而亦且病寒。其肝与膀胱之热,不得不清,而脾土湿寒,则宜燥,是宜并用干姜,以己土。若过清肝热,而败脾,则木火增其陷泄,膀胱热涩,永无止期矣。惟肾之药,不宜早用,恐助膀胱之热。若膀胱热退,则宜附子暖水,以补肝木发生之根也。

肾主藏,肝主藏血,木欲疏泄,而水莫蛰藏,则血皆下。其液流溢,宜薯蓣、山茱以敛之。其血块注泄,宜丹皮、桃仁以行之。

淋家或下沙石,或下白物。砂石者,膀胱热癃,溲溺煎熬所结。水曰润下,润下作咸,溲溺之咸者,水之润下而成也。百川下流,则归于海,海水熬炼,则结盐块。膀胱即人身之海,沙石即海水之盐也。

白物者,脾肺湿所化。湿旺津凝,则生痰涎,在脾则克其所胜,在肺则传其所生,皆入膀胱。膀胱湿盛,而下无泄窍,湿气泆,化为带浊。白物粘联,成块而下,即带浊之凝聚者也。与脾肺生痰,其理相同。淋家下见白物,上必多痰。泻湿宜重用苓、泽,若其痰多,用仲景小半夏加茯苓、橘皮以泻之。

女子带浊崩漏,与男子白浊血淋同理,皆湿旺木郁之证。内伤百病,大率由于土湿,往往兼病淋涩,而鼓胀、噎膈、消渴、黄疸之家更甚。是缘虚土败,金木双郁。燥土中,辅以清金疏木之品,淋涩自开。庸工见其下热,乃以大黄,益败脾,谬妄极矣!淋家下热之至,但有栀子、黄柏证,无有大黄、芒硝证,其热不在脾胃也。

一切带浊、崩漏、鼓胀、黄疸,凡是小便淋涩,悉宜熏法。用土茯苓、茵陈蒿、栀子、泽泻、桂枝,研末布包,热熨小腹,外以手炉烘之,热气透彻,小便即行,最妙之法。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灵枢经 ·素问 ·难经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养生秘旨 ·濒湖脉学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