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临床营养学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古代医书 > 临床营养学 >

15 维生素C缺乏病 ·15.3 临床表现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坏血病的发生和发展常有一个过程。首先是组织中的维生素C储备减少,进一步发展是生化缺乏、机能障碍,再进一步的发展是解剖学变化,乃至死亡(表15-1)。其主要的临表现如下。

表15-1 坏血病的发展过程


缺乏日数(日)







0-2020-305090100
过 程组织储存减少生化缺乏机能障碍解剖变化死亡
症 状
容易疲劳出现坏血病症状血、骨病变
白细胞VC 含量(  mg/100g)11-99-66-11
血浆VC含 量(mg%)0.7-0.40.40-0.210.20-0


(1)前驱症状 患者发病之先,多有体重减轻四肢无力、衰弱、肌肉及关节等疼痛症状。成人及婴儿坏血病的临表现有些不同。成人患者除上述症状外,早期即有齿龈松肿,间或有感染发炎者。婴儿则有不安、四肢动痛、肋软骨接头处扩大、四肢长骨端肿长(尤以股骨下端为甚,但不向前伸至关节)以及有出血倾向等。此外,肌肉出血,尤其大片出血,成人较婴儿多见;而婴儿骨骺周围出血。成人则不易见到。囊周围充血,成人较为多见,但不见于婴儿患者。至于骨膜下出血、皮肤溢血及齿龈出血等,成人及婴儿均可发生。婴儿发病多在6个月到1周岁,其它时间也可发生;成人多在膳食中长期缺乏维生素C时发生。

(2)出血 坏血病患者可有全身点状出血,起初局限于囊周围及齿龈等外,进一步发展可有下组织、肌肉、关节、腱鞘等外出血,甚至血肿或瘀斑。小儿瘀斑多见于下肢,以膝部为最多。内脏、粘膜也有出血,如鼻衄、血尿、便血及月经过多等;患肢常保持一定位置,即两腿外展、小腿内弯,呈假瘫痪状,此乃主要因骨膜下出血所致。

囊周围出血是坏血病最特殊和最早的物理体征之一。通常出现在高度角化的囊,特别是臂部和股部的伸侧及腹部。常见发变脆、卷曲和陷入囊内。继于囊周围出血之后,可有囊肿胀与肥厚,即囊周围炎。

维生素C缺乏的囊周围炎需同早期囊角化相区别,即使形成角化症以后,也须同维生素A缺乏时的皮肤变化相鉴别。但维生素A缺乏的囊角化症常伴发维生素C缺乏的囊周围出血。

瘀点是重症坏血病具有特征的临表现。坏血病的瘀点较大,较血小板减少紫癜等其它紫癜更带紫色,类似上止血带时所产生的瘀点。常见于前臂伸侧发生长区域。随着坏血病的发展,在受压或外伤区域可出现瘀斑,此后,在皮下、肌肉、关节内可有大量出血。

坏血病患者可有巨细胞贫血。贫血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皮肤、深部组织出血;也可能是由于饮食中叶酸摄入不足所致。许多食物中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又含有丰富的叶酸,两种缺乏可同时存在。

(3)齿龈炎 齿龈可见出血、松肿,尤以齿龈尖端最为显著,稍加按压即可出血,并有溃疡及继发感染。重者溃疡进展甚速,短期内牙齿即因齿龈及齿槽坏死而脱落。慢者齿龈萎缩、齿龈浮露,最后可使牙齿松动、脱落。

齿龈出血是坏血病的主要病症。在婴儿,常于齿龈上发生小血袋,且易掩盖初崩之牙。此种血袋如稍加压力,即可破裂,有时可引起大量流血,但无生命危险。成人坏血病常位有慢齿龈损害,即齿龈炎。齿龈炎与细菌感染有关,但只有当维生素C缺乏,齿龈组织抵抗力降低时才会发生。

齿龈炎的原因很多,但维生素C缺乏是主要原因。其它,如牙石刺激、妊娠及月期亦可见齿龈出血;尿毒症、糖尿病等全身疾患亦可有齿龈炎及齿龈出血;脚气病、癞皮病等也可发生类似坏血病的齿龈多肿胀,易出血;铅、铋、磷中毒亦可引起齿龈松肿、出血。由此可见,局部的全身的、营养的、非营养的多种因不经均可引起齿龈炎、齿龈出血,诊断时应加以鉴别。

(4)骨质疏松 维生素C缺乏,胶原蛋白合成障碍,以致骨有机质形成不良而导致骨质疏松。在儿童常表现出一种突出的特征,即长骨端呈杆状畸形,关节活动时疼痛,患儿常使膝关节保持屈曲位。肋骨及肋软骨界处明显突出呈串珠状,其角度比佝偻病串珠状,其角度比佝偻病串珠稍尖;在凸起的内侧可扪及凹陷;佝偻病串珠则两侧对称,无内侧凹陷区。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灵枢经 ·素问 ·难经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养生秘旨 ·濒湖脉学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