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景岳全书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古代医书 > 景岳全书 >

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灌脓三朝治款(二十七)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灌脓三朝治款(二十七)

脓者,血之变也。痘疮初出,一点血耳,渐起渐长,则由血成浆,由浆成脓,始成实矣。故有血则有脓,无血则无脓也。痘至灌脓,大势已成,此时必以有脓为主,有脓则生,无脓则死,乃必然之理也。故六日以前,有热则宜解毒,无热则宜调养血气,至此自然灌脓。若痘至七日以后,顶陷不能灌脓者,必由先失调治故也,所以治不可缓,必俟浆足,斯可回生。若顶陷灰白,浆脓不至,此气血俱离,无生意矣。

痘疮灌脓,专以脾胃为主,脾胃强则气血充实,脓浆成而饱满坚浓,不须服药;脾胃弱则血气衰少,所以不能周灌,故虽见浆而浆亦不满,或清淡灰白不能作脓,即所蓄微浆,仍是初时之血水。而浆薄无以化脓者,总属血气大虚之候,若不速治,必成内攻外剥之证,宜急用六物煎,或六气煎加减治之,或保元汤、或十全大补汤加人、好酒与服亦妙。欲辩脾胃强弱,当于饮食二便察之。饮食虽少而大便坚者,脾胃之气犹可也,但微加调补,以能食为贵。若大便不实,或见溏泻,则最为可畏。盖一泻则浆停,泻止则灌满矣。速宜用胃饮,甚者用陈氏十二味异功散主之。如痘当作脓之时,犹是空壳,此血不附气也。血既不至,则毒何由化?宜五物煎,或四物汤,或紫草散加蝉蜕主之。如顶陷脓少,或服内托药而暂起复陷者,血气大虚故也,宜十全大补汤倍加参、 、当归、糯米,煎成和人、好酒服之,此助灌之妙法也。

灌脓三朝之内,若身凉而痘色灰白,或不进饮食,或寒气逆上而为呕吐,或腹胀,或泄泻而手足逆冷,此皆纯之证也,急宜用保元汤加二仙散,连进数服;甚者必须九味异功煎,或陈氏十二味异功散,皆可择用。若寒战切牙泄泻等证,俱同此治。

手足灌脓饱满者,方见脾胃之强,气血之足也。若色见灰白,浆水清薄,或瘪 不起者,此必脾胃之弱也。或灌浆已完,而四肢犹有不灌者,恐终变痒 之证,宜快斑越婢汤,或六气煎加防风、白芷以达之,庶无陷伏之患。若毒有未透,亦恐关节之处,靥后致生痈毒。

痒 不止者,虽曰气血俱虚,然亦由火力不足,故不作痛而作痒也,宜六气煎,或五物煎加防风、白芷、木香、蝉蜕主之。《心鉴》曰∶气愈虚则愈痒,当用保元汤倍黄 以助表,少加芍药以制血,其痒自止。若将靥发痒,此毒退血活,新肉和畅,自然之理也,不必治之。

灌脓痛楚不止者,气滞也,少下保元汤加山楂、木香以行滞气。如脓色盛满,大下四苓散利之而痛自止。

痘疮起发之后,不作脓有四证∶有内虚而不灌者,专宜托补气血,治法如前。有感风寒,邪居肤腠而不灌者,宜散之,以柴葛桂枝汤加黄 、白芷。有热毒炽盛身壮热,津液干涸,小便赤热而不灌者,宜托里解毒利小便,以紫草饮子,或用辰砂六一散解之,俟热退后,方可用保元汤。

热甚者,大连翘饮。若大便坚热,数日不通而不灌者,宜猪胆导之,使气得疏通,则营卫和畅,不然恐成黑陷也。有触秽气而不灌者,外宜熏解,用荽酒,或辟邪丹,内服紫草木香汤,或紫草快斑汤。

程氏曰∶凡顶陷无脓者为逆,但得根窠红润,血犹不散,急用保元汤和芎、归、白芍、丁香、糯米煎熟,加人、好酒服。若色白如水晶,内无脓者,治亦同。但得脓痘相间者犹可治,若纯是水晶色者决死。若地红血散有热者,去丁香,加白芍、地骨皮以敛血退热。若寒战切牙,宜以木香散,异功散选用。

程氏曰∶凡正壮之时,有痘虽起壮而皮肤无力,按之水浆就出,虽肉色不暗,此乃名为假壮,至十一、二日决不能回浆结靥,内攻而死,可急用保元汤加丁香、川芎、糯米,提气灌脓自愈。此即名内托也。凡内托之法,即保元汤加川芎、丁香便是,不必《千金》内托也,但按本方佐使用之。

痘将灌脓之时,忽面上有干靥者,即倒陷证也,宜速用八珍汤或六物煎加金银花、牛蒡子、连翘、麻黄之属,水煎熟,调独圣散服之。服药后,若干者复起作脓,未干者即壮而饱满,或空地处再出补空小痘者上也。若痘不作脓,空处或发痈毒者次也。若连进三服而干者不肿,未干者不饱满,补痘不多,则最险证也,宜以十全大补汤加金银花调治之。

灌脓时发白泡如弹子者,用枣针刺去其水,外以滑石末敷之,内服保元汤加石榴皮、茯苓以利皮肤之水。如发紫泡,乃毒溢皮肤之上也,此证必危。

疮烂成片,脓水不干者,用滑石末敷之,或收草散敷之,加珍珠尤妙。

痘疮有重出者,凡痘疮破损溃烂处,但得复肿复灌,不致干枯,或于原无痘处复出一层,如初用之状,亦以渐起发灌脓者,此皆余毒未尽,赖里气充实,毒不得入,故犹出于表而不成倒陷,是皆逆中之顺证也。但痘疮重出一番,必其人能食而大便坚,乃足以胜其再作之毒,自无足虑也。

如食少而大便润者,宜用十全大补汤之类,补而调之,若自利者,宜陈氏十二味异功散、肉以蔻丸主之。盖病久气虚,惟利补,不可再解毒也。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灵枢经 ·素问 ·难经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养生秘旨 ·濒湖脉学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