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景岳全书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古代医书 > 景岳全书 >

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带浊遗淋类·带下(五八)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带下(五八)

凡妇人淋带,虽分微甚,而实为同类,盖带其微而淋其甚者也。总由命门不固,而不固之病,其因有六∶盖一以心旌之摇之也。心旌摇则命门应,命门应则失其所守,此由于不遂者也。一以多欲之滑之也,情欲无度,纵肆不节,则道滑而命门不禁,此由于太遂者也。

一以房室之逆之也。凡男女相临,迟速有异,此际权由男子,而妇人情兴多致中道而止,止则逆,逆则为浊为淋,此由于遂而不遂,乃女子之最多而最不肯言者也。以上三证,凡带浊之由乎此者,十居八九,而三者之治,必得各清其源,庶可取效。然源未必清,而且旋触旋发,故药饵之功,必不能与情窦争胜,此带浊之所以不易治也。此三者之外,则尚有湿热下流者,有虚寒不固者,有脾肾亏陷而不能收摄者,当各因其证而治之。

心旌摇,心火不静而带下者,先当清火,宜朱砂安神丸、清心莲子饮、《直指》固丸之类主之。若无邪火而但见心虚带下者,宜秘丸煎、人参丸、心虚白浊歌、茯兔丸之类。

欲事过度、滑泄不固而带下者,宜秘丸煎、寿脾煎、固煎、苓术菟丝丸、《济生》固丸、锁丸、金锁思仙丹之类主之。

人事不畅,道逆而为浊为带者,初宜六味地黄汤,或威喜丸之属以利之;久不止者,宜固煎、苓术菟丝丸之属以固之。

湿热下流而为带浊,脉必滑数,色见红赤,证有烦渴而多热者,宜保煎、加味逍遥散,或经验猪肚丸亦佳。若热甚兼淋而赤者,宜龙胆泻肝汤。

元气虚弱而带下者,宜寿脾煎、固煎、菟丝煎、七福饮、十全大补汤、九龙丸之属。若气虚寒,脉见微涩,色白清冷,腹痛多寒者,宜加姜附,或用家韭子丸。

脾肾气虚下陷而多带者,宜用寿脾煎、固煎、归脾汤、补中益气汤之属。

立斋曰∶前证或因六七情,或因醉饱房劳,或因膏粱浓味,或服燥剂所伤,或亏损气下陷,或湿痰下注蕴积而成,故言带也。凡此皆当壮脾胃、升气为主,佐以各经见证之药。若色青者属肝,用小柴加山栀;或湿热壅滞,小便赤涩,龙胆泻肝汤。色赤者属心,用小柴加黄连、山栀、当归;思虑过伤,用妙香散等药。色白者属肺,用补中益气加山栀。色黄者属脾,用六君子加山栀、柴;不应,归脾汤。色黑者属肾,用六味地黄丸。若气血俱虚,八珍汤。气陷下,补中益气汤。湿痰下注,前汤加茯苓、半夏、苍术、黄柏。气虚痰饮下注,四七汤送肾气丸。不可拘肥人多痰,瘦人多火,而以燥湿泻火之药轻治之也。

醋附丸(妇百七 气滞带浊,腹中急痛) 金樱膏(补百 虚劳带浊) 克应丸(妇一二八虚滑带浊) 固元丹(固三一 赤白带) 白芷散(妇一二六 下元虚滑) 益母丸(妇六四带浊诸病) 白芍药散(妇一二七 带浊疼痛)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灵枢经 ·素问 ·难经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养生秘旨 ·濒湖脉学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