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景岳全书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古代医书 > 景岳全书 >

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产后类·产后发热(四九)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产后发热(四九)

产后发热,有风寒外感而热者,有邪火内盛而热者,有水亏虚而热者,有因产劳倦虚烦而热者,有去血过多头晕闷乱烦热者。诸证不同,治当辩察。

产后有外感发热者,盖临盆之际,多有露体用力,无暇他顾,此时或遇寒邪,则乘虚而入,感之最易。若见头疼身痛,憎寒发热,或腰背拘急,脉见紧数,即产后外感证也。

然此等外感,不过随感随病,自与正伤寒宿感者不同,故略加解散即自痊。可勿谓新产之后不宜表散,但当酌其虚实而用得其宜耳。凡产后感邪,气不甚虚者,宜三柴饮。若气虚脾弱而感者,宜四柴、五柴饮。若肝脾肾三不足而感者,宜补益气煎。若虚寒之甚者,宜理煎。若产妇强壮气实而感者,宜正柴饮。若兼内火盛而外邪不解者,宜一柴饮。若风寒俱感,表里俱滞者,宜五积散。

产后有火证发热者,但外感之热多在表,火证之热多在里。此必以调摄太过,或时令热甚,或强以酒,或误用参、术、姜、桂大补之药,或过用炭火,或窗牖太密,人气太盛,或气体本实而过于动作。凡属太过,皆能生火。火盛于内,多见潮热内热,烦渴喜冷,或头痛多汗,便实尿赤,及血热妄行,但无表证,脉见缓滑不紧而发热者,便是火证,宜清化饮、保煎之类主之。若本元不虚,或火之甚而势之急者,即徙薪饮、薪饮亦所常用,不必疑也。

产后有虚发热者,必素禀脾肾不足,及产后气血俱虚,故多有之。其证则倏忽往来,时作时止,或昼或夜,进退不常,或神困倦,怔忡恍惚,但察其外无表证,而脉见弦数,或浮弦豁大,或微细无力。其来也渐,非若他证之暴至者,是即虚之候,治当专补真,宜小营煎、三煎、五煎之类,随宜主之。若虚兼火而微热者,宜一煎。若虚兼火之甚而大热者,宜加减一煎。若虚火盛,热而多汗者,宜当归六黄汤。若中之虚,火不归源而热者,宜大营煎、理煎、右归饮之类主之。若血虚不附,烦热作渴者,宜人参当归汤。若气血俱虚,发热烦躁,面赤作渴,宜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若热甚而脉微者,宜急加桂、附,或认为火,则祸在反掌。

产后有去血过多发热者,其证必烦渴短气,头痛头晕,闷乱内热,是亦虚之属,宜人参当归汤主之。

立斋曰∶大凡元气虚弱而发热者,皆内真寒而外假热也。但用六君或补中益气加炮姜补脾气,诸证自退。若四肢畏冷,急加附子。凡新产血暴伤,无所附而外热,宜用四物、炮姜,补以配。若因误服寒凉克伐之剂而外热,此为寒气格于外,宜用四君子加姜、桂;如不应,急加附子。若或肌肤发热,面目赤色,烦渴引饮,此血脱发躁,宜用当归补血汤。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灵枢经 ·素问 ·难经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养生秘旨 ·濒湖脉学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