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景岳全书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古代医书 > 景岳全书 >

之八须集·伤寒典(下)·下痢(五十三)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下痢(五十三)

凡杂证下痢,多责于寒,伤寒下痢,有寒有热。盖热邪传里,则亦有下痢之证,但寒痢最多,热痢则仅见耳。治者当辩寒热,若误用之,则为害最大。

仲景《论》曰∶自利不渴者,属太,以其脏有寒故也,当之,宜服四逆辈。少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痢,下痢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少病,吐痢,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少病,下痢,白通汤主之。少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痢,四肢沉重疼痛,自下痢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痢,或下痢,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少病,下痢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痢止脉不出者,四逆汤主之。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下痢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下痢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按∶此诸论,乃皆言寒痢之当也。如所云手足厥逆,恶寒腹痛,脉微欲绝,下痢清谷之类,此固寒之甚者也。其于疑似之间,则犹有真辩∶凡伤寒下痢由热邪者,必有烦躁大热,酷欲冷水等证,亦必有洪滑强盛数实等脉,如果表里俱热,方可作火证论治。若其脉虽数而无力,外虽身热而不恶热,内虽渴而不喜冷,此其内本不热,而病为下痢者,悉属虚寒,治宜四逆汤、理中汤、胃饮、胃关煎、五苓散之类,酌用可也。或表里寒邪俱甚,则当以麻桂饮相兼用之为最妥。若以寒痢作热痢,妄用寒凉,再损胃气,则无有不死。

《论》曰∶下痢,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其里,乃攻其表,里四逆汤,攻表桂枝汤。

按∶此一条,乃言表里俱病而下痢者,虽有表证,所急在里,盖里有不实,则表邪愈陷,即欲表之,而中气无力,亦不能散。故凡见下痢中虚者,速当先其里,里实气强,则表邪自解,中可以散寒,即此谓也。

《论》曰∶热痢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痢,脉数,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少病,下痢,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按∶此三条,乃言热痢之当清也。但既云脉数,又欲饮水,是诚热矣,然寒邪在表,脉无不数,但数而有力者为证,数而无力者,即证矣。泻痢亡津,无有不渴,但渴欲饮水,愈多愈快者为证,若口虽欲水,而腹不欲咽者,即非证矣。此外,如渴欲茶汤者,乃泻渴之当然也,不得悉认为热证。一、凡伤寒表邪未解,脉实滑数,喜冷气壮,内外俱热而下痢者,宜柴芩煎主之。

《论》曰∶少病,自痢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下痢,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下痢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按∶此三条,乃言下痢之当攻者也。凡伤寒下痢者,本非明实邪,不当谵语,今既谵语,故知有燥屎当去也。又若少下痢,心下有痛有硬者,必有所积,故亦当下。

凡自痢家,身凉脉小者为顺,身热脉大者为逆。此以外无表证,而病之左脏者言也。下痢,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发热,下痢至甚,厥不止者死。直视谵语,下痢者死。下痢无脉,手足厥冷,灸之不,脉不远者死。少病,自痢,烦躁不得卧寐者死。大抵下痢一证,为脱气至急,五夺之中,惟此为甚。《金匮要略》曰∶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五脏气绝于内者,痢下不禁,脏气既脱,不能治也。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灵枢经 ·素问 ·难经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养生秘旨 ·濒湖脉学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