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濒湖脉学白话文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古代医书 > 濒湖脉学白话文 >

五:诸脉形态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五:诸脉形态

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有力洪大,来盛去悠。无力虚大,迟而且柔。虚甚则散,涣漫不收。有边无中,其名曰芤。芤而急弦,革脉使然。浮小而软,绵浮水面。软甚则微,不任寻按。

注:浮脉似木浮水面,只要手轻微触到皮肤就可以感到脉动。浮脉里有七种不同的脉象,浮而有力,脉体粗大,一来一去地搏动,极其充盛而又持久的,是洪脉。浮而无力,脉体虽大,却是极柔软,搏动又较迟缓的,是虚脉。比虚脉还显得涣漫不清楚,稍加重按主摸不着了的,是散脉。若浮而中空,外边有,中间无,这是芤脉。比芤脉更加弦急的,是革脉。浮而细软无力,好象绵絮浮在水面一样,是软脉。比软脉还要软而细小的,稍用力按,脉搏就似无法按寻的,是微脉。

沉脉法地,近于筋骨。深深在下,沉极为伏。有力为牢,实大弦长。牢甚则实,而强。无力为弱,柔小如绵。弱甚则细,如蛛丝然。

注:沉脉必须手指用力重按,直按到筋骨上才可能摸着它。伏脉必须用手指使劲推筋肉,才能感觉到肪搏在深处隐隐约约的跳动。牢脉是沉而有力,来势充实,形体阔大,还兼有长而且弦的形状。实脉是比牢脉还坚实,搏动极其强而有力。弱脉是沉而无力,软弱如绵又极细小的。细脉是比弱脉还要小的就象蜘蛛丝那么一点的。

迟脉属,一息三至。小快于迟,缓才及四。二损一败,病不可治。两息夺,脉已无气。迟细为涩,往来极难。似止非止,短散两兼。结则来缓,止而复来。代则来缓,止不能回。

注:迟脉是盛的脉象,一呼一吸才三次。要与缓脉区别,缓脉的搏动要比迟脉稍快,一呼一吸刚好四次,而且搏动均匀和缓。如果一息两次的是损脉。一息搏动一次的是败脉。更有两息内仅搏动一次的,是夺脉。凡是出现以上三种脉象的病已极其严重。至于脉来迟细,搏动又艰涩困难,甚至有些象短散脉和歇止脉,但它并不歇止只是在短暂的时刻内稍微迟滞一下就过去了的,是涩脉。脉来迟缓,时或有一次歇止,歇止的间隔是不规则的,歇止后又马上再搏动的,是结脉。脉来迟缓但它是很均匀地歇止,并经过较长的歇止时刻,才开始再搏动的,是代脉。

数脉属,六至一息。七疾八极,九至为脱。往来流利,是谓之滑。有力为紧,弹如转索。数见寸口,有止为促。数见关中,动脉可候。厥厥动摇,状如小豆。

注:数脉是盛,一息六次。七次是疾脉。八次是极脉。九次是脱脉。至于脉搏往来流利的是滑脉。脉来左右弹动,如绳索转绞似的是紧脉。数而时歇止,特别多见于寸部的,是促脉。数而坚紧,搏动有力,指下有豆粒般大一点陇然高起而摇动不休的感觉,又常见于关部的是动脉。

长则气治,过于本位。长而端直,弦脉应指。短则气病,不能满部。不见于关,惟尺寸候。

注:长脉是超越寸或尺部的本位而有余,只要是长中带有柔软和之象并不弦急的,便是正气充沛的反映。如果脉长而具有挺直的形象,弛张力亦较大的,是弦脉。脉不长而短,无论在寸或尺部都表现为不满足而短缩,这便是气血虚损的短脉。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灵枢经 ·素问 ·难经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养生秘旨 ·濒湖脉学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