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本草纲目拾遗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古代医书 > 本草纲目拾遗 >

八 诸蔬部-葛仙米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生湖广沿溪山中石上,遇大雨冲开口,此米随流而出,土人捞出,初取时如小鲜木耳,紫绿色,以醋拌之,肥脆可食,土名天仙菜,干则名天仙米,亦名葛仙米。以水浸之,与肉同煮,作木耳味。大约山洞内石髓滴石所成。寒,不宜多食。四川亦有之,必遇水冲乃得,岁不常有。他如深山背处,大雨后石上亦间生,然形质甚薄,见日即化,或干如纸,不可食矣。 梧州府志∶葛仙米出北流县勾漏洞石上,为水所渍而成,石耳类也。采得曝干,仍渍以水,如米状,以酒泛之,清爽袭人。此原非谷属,而名为米,传云∶晋葛洪隐此乏粮,采以为食,故名。 岭南杂记∶韶州仁化县丹霞山产仙米,遍地所生,粒如粟而色绿,煮熟,大如米,其味清腴,大抵南方深山中皆有之。 宦游笔记∶出粤东葛仙洞外,有流泉喷薄石上,遂生苔菌之类,其状如米粒,青色, 以为羹,味极鲜美,土人呼为葛仙米。有未识者,疑是青螺。按韶州府志∶丹霞出仙米,颇与此相类,但一生沙土,一生水石,为异耳。陆祚蕃粤西偶记∶道书宝圭洞天,即今北流县勾漏山;洞口前后产葛仙米,采而干之,粒圆如黍,面酿酒,极芳香,寒,味甘爽,解热清膈,利肠胃。

按∶葛仙米本属石耳之类。忆庚子岁曾于刘明府席间食之,时以为羹,俨如青螺状,翠碧可 ,味极甘鲜,滑脆适口,入蔬为宜。药考云∶清神解热,痰火能疗;或云,久服延年,盖亦能清脏热者。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灵枢经 ·素问 ·难经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养生秘旨 ·濒湖脉学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