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虎钤经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兵书 > 虎钤经 >

卷九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四阵统论第九十六

  四阵图者,非古阵也。臣切见李筌纂聚诸家阵图,但有形势而已。其部位行列,精微尺寸,则莫能释然。其名既多,其要则寡。臣因辨古阵之法,创造新意,别为四阵之施,可御而变。因著论以明之。论曰:臣闻兵阵战场,立功之所,不能规度以固法,何以取功决胜而定天下乎?是故结阵之术不可疏,疏则难应;不可密,密则难用。首欲栖,翼欲轻,腹欲实,尾欲正。栖者不可使过,轻者不可使凌,实者不可使不应机,正者不可使不知便(即变)。今之所定四阵者,十万人之正阵也(人数之多少临时增减,此非执盖此十万人为准则焉)。每一阵,步兵七万,骑兵七万,以为常准。但四阵更变,各随所便而用之尔。每步兵一人占地两步,骑兵一人占地四步,取其出入轻各受敌。夫四阵我应之法:若敌为弯阵,我以飞鹗阵应之;敌为直阵,我以重覆阵当之;敌为突阵,我以长虹阵当之;敌用兵四面围我,我以八卦阵当之。此所谓应敌者也。其逐校所动,各因敌之去就焉。善结阵者,先结人心。何谓先结人心?赏罚明也。欲士伍应变之精熟,在日月数习之。不能教阵者,是举其师伍与敌也。夫孔子云:以不教人战,是谓弃之。此之谓也。虽万变之机,不能精于阵战之事,与愚者同也。然善战者不阵。骑兵也,一部谓之五百;步兵也,部如骑之数。

  飞鹗阵第九十七

  前校首骑三阵一十部,合成五千骑。一阵一部,长一百四十步;第二阵四部(左右各只一队,大阵中并同),长一里二百步(计五百六十步);第三阵五部,长一里三百四十步(计七百步)。前校项兵三阵,步兵二十七步,合一万三千五百人。第一阵九部,长一里二百七十步(计六百三十步);第二阵并第三阵亦如之。中校五阵,步兵九十二步,合四万六千人。第一阵二十一阵(即部),长四里三十步(计一千四百七十步);第二阵、第三阵、第四阵亦如之;第五阵八部,长一里二百步(计五百七十步)。后校尾兵一直阵,步兵二十一步,合(舀计一千四百七十步)。左校爪骑二阵五步,合二千五百骑。第一阵二部,长一里六十步(计四百二十步);第二阵长一百八十步。右校爪骑亦如之。左校翼骑四阵,二十步,一万骑。第一阵五部,长一里三百四十步(计七百步);第二阵、第三阵、第四阵亦如之。右校翼阵亦如之。前校首骑三阵之中,两处各虚六十八步,计一百三十六步,在内虚实都厚三百四十步。前校项兵三阵之中,两处各虚三、四步,计六十八步(一作一百三十步),虚实都厚三百七十步。中校五阵之中,四处各虚三十四步,计一百三十六步,虚实共厚三百六步。后校一阵,厚三十四步。右校爪骑二阵之中,一处虚六十八步,计二百四步,虚实都厚一里一百一十六步。左校翼骑亦如之。前校之项前去首骑之末三百四十步,中校之首去前校项兵之末一百七十步。后校之首去中校之末,自前校首共之,到后校之并虚在内,共厚四里二百二十步(计一千六百七十步)。左校爪骑居中校左校相接之地,中校稍前一百三十步。右校爪骑所居之地亦如之。左右校低于中校第二阵一队,与中校相去各一里四十步,统成一大阵,虚实共长八里二百七十步,计三千一百五十步。

  (图缺)

  长虹阵第九十八

  前校三阵,步兵三十七部,合一万三千五百人。第一阵九步,长一里二百七十步(计六百三十步);第二、第三阵亦如之。中校五阵,步兵九十二部,合一万六十(作千)人。第一阵一十九部,长三里二百五十步,计一千三百三十步;第二阵二十一部,长四里三十步(计一千四百七十步);第三、第四阵亦如之;第五阵一十部,一里三百四十步(计百七步)。后校一阵步兵二十一部,合一万五百人,长四里三十步(计一千四百七十步)。右校冲骑二阵八部,合四十骑。第一阵五步,左右各抵队,长一里三百四十步(计一千步);第二阵亦如之。第三阵六部,长二里一百二十步(计八百四十步);第四阵亦如之。左校四阵,与左校同法。前校三阵之中,二处各虚三十四步(计六十八步),左内都厚一百七十步。中校五阵之中,四处各虚三十四步,计一百三十六步,虚实都厚二百六步。后校一阵,都厚三十四步。左校冲骑亦如之。中一处虚六十八步,虚实都厚二百四步。右校冲骑亦如之。左校四阵之中,三处各虚五十八步,计二百四十步,虚实都一里一百二十二步(计四百七十二步)。右校亦如之。中校之首去前校之末一百五十步,后校之首去中校之末一百二十步。自前校之首到后校之末,虚实共厚二里六十步(计七百八十步)。自后校之首,左右校冲骑之末一百五十步。自左校冲骑之首到右校之末,虚实共厚一里三百一十六步(计六百七十六步)。右校冲骑到左校之末亦如之。左右校角,各去中校角一十步,计二十步在内。左右校第一阵、第二阵,与中校齐头(以向中校巡各一部为准,外府高于中校六十步),左右校角第三、第四阵,皆掩一百在中之后。统成一大阵,弯长七里二百三十步,计二千七百五十步。

  (图缺)

  重覆阵第九十九

  前校冲骑三阵,一十二部,合六十骑。第一阵六部,左右各抵一队,长二里一百二十步(计八百四十步)。第二阵亦如之。前校四阵,步兵三十五步,骑兵八部,兵四十三步,计步、骑各二万一千五百人。第一阵步兵九部,步骑兵左右各二部,计一十三部,长五里一百一十三步(计一千一百九十八之地各虚步,并步骑二处相接四步在内);第二阵步兵九步,长一里二百七十步,计六百三十步;第三阵与第四阵同法。第四阵步兵八步,长一里二百步(计五百六十步)。中校四阵,步兵八十四部,合一万二千人。第一阵二十一队,四里三十步(计一千一百七十步)。第二阵、第三阵、第四阵亦如之。后校一阵二十一步,合一万五百人,长四里三十步(计一千四百七十步)。右校四阵,骑兵二十部,合一万骑。第一阵五部,长一里三百四十步(计七百步)。第二阵、第三阵、第四阵亦如之。右校四阵,与左校同法。前校冲骑二阵之中,一处虚六十八步,虚实都厚二百四步。前校四阵之中,三处各虚三十步,计一百二步,虚实都厚二百三十八步。骑兵即虚六十八步,厚薄同数。中校四阵之中,厚薄之数与前校同法,无骑兵数。后校一阵,后三十四步。左校四阵之中,三处各虚六十八步(计二百四十步),虚实都厚一里一十六步(计四百七十六步)。右校亦如之。前校之首去中骑之末二百步。自冲之首到后校之末,并虚在内,共厚二里二百三十四步(计一千三百一十四部)。左右校于中校平头,各相去四步,计八步。在内统成一大阵,长七里三百五十八步,计三千八百七十八步。

  (图缺)  八卦阵第一百

  冲骑四穗各五部,每穗一部居中,中部则居于左右前各二处,各相去二十步,虚实弯长二里二十步(计七百四十步,每穗各二千五百,计四穗并同)。居大阵角前,披掩左右,去大阵三十步,不系大阵厚薄之数。四阵并同法。前校四阵,步兵二十部,骑六部,共计六十四步,步、骑合一万七千人。第一阵步兵七部,骑兵左右各二部,计一十一部,长二里三里五十八步(计一千五百八步,并部骑三处相接之地,各虚四步);第二阵步兵七部,长一里一百三十步(计四百九十步);第三阵步兵七部,骑兵左右各一部,计九部,长二里五十八步(计七百七十八步,虚法同前);第四阵与第二阵同法。右左后校并同前校法。中校七阵,步兵二十八部,骑兵八部,共三十六部(部骑合一万八千人)。第一阵步兵五部,骑兵右各一部,共七部,长一里二百七十八步(计六百八十六步,并步骑二处相接之地,各处四步);第二阵步兵五部,长三百五十步;第三阵、第五阵与第一阵同;第四阵与二阵同法;第六阵步兵三部,长二百一十一部;第七阵步兵二部,长二百八十步。前校四阵之中,三处各虚三十四部,计一百二部,虚实都厚二百三十八步。骑兵即虚六十八步,厚薄同数。左右后校并同前校法。中校七阵之中,六处各虚三十四步,虚实都厚一里一百一十六步(计四百七十六步)。中校不常其地,观四面敌人力攻之处则应之。别出骑兵八部,居大阵四角之内。每二部,第二阵后一部两哨,指大阵相去五步,第三阵后一部同前部法(四面并同)。统成一大阵,每角前虚一百步,计四百步。在内径三里一百八十步,计一千三百六十步。四方并同。外环一十二里三百一十三步(计四千六百三十二步)。如敌兵四面俱以冲骑力战,大阵不可辄动。冲敌之进退,令无反自蹂践我阵焉。

  (图缺)

  飞辕阵第一百一  飞辕阵者,非古阵也。臣切谓戎马以冲突为利,因此寨以御之。每一束,竿四条,每四条长六尺五寸,径方一寸五分。前间一尺为枪头侧立(枪头以好铁为之),一尺为干过竿,方八尺二寸五分。笋中间二尺近钻,方一寸五分。笋后间八寸为干,三寸为钻(钻亦以铁为之)。其竿各相去七寸一分,凿圆窍以扇之。其方两头,各露六寸三分。枪头四条,每条长二尺五寸。内一尺为枪头,一尺为干(同前法),二寸五分入枪头。方笋二寸五分,五分通过后以拴之。脚四度,每只长四尺,径方一寸五分。搭脑笋入一寸,上间一尺通竿,方入二寸五分。笋中间一尺一寸,置枪头,方入二寸五分。笋下间一尺一寸,陷云头笋二寸。令透底脚,各居竿高中安置。两畔间各阔七寸一分,中阔一尺五寸七分。方二条,每条长四尺,径二寸五分。穿脚两头,各露二寸,凿窍各阔一寸五分,以脚穿之。近钻,方一条,长四尺二寸五分,阔一寸五分。搭脑,方一条,长四尺,径方以一尺五寸。云头,自四角起伏如车辋而起,阔一寸五分,厚三寸二分,弯长七寸一分。车通竿上用铁钩二,左右各一也。一照内而一垂下,以牛车挽之。如有所用,则众车相钩联,周环如城,以拒冲突。欲战则旋,拆开为门,内钻强弯为守。行则剖之,止则联之。每一车用步士一人御之。其用兵器者,不限其数。或立营或据险,皆可用之也。

  (图缺)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孙膑兵法翻译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十三篇 ·黄石公三略 ·吴子兵法 ·冰鉴全文及翻译 ·治世经典 ·黄石公素书 ·吴起兵法 ·宦经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