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备急千金要方
目录
位置:主页 > 子部 > 古代医书 > 备急千金要方 >

十八 大肠腑方·九虫七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论三首 方四十五首)

论曰∶人腹中有虫,此物与人俱生,而为人大害。虫之形状似大马尾,或如薄筋,根据脾而居,乃有头尾,皆长三寸。又有九虫,一曰伏虫,长四分。二曰蛔虫,长一尺。三曰白虫,长一寸。四曰肉虫,状如烂杏。五曰肺虫,状如蚕。六曰胃虫,状如虾蟆。七曰弱虫,状如瓜瓣。八曰赤虫,状如生肉。九曰蛲虫,至细微,形如菜虫状。伏虫,则群虫之主也。

蛔虫贯心则杀人。白虫相生,子孙转多,其母转大,长至四五丈,亦能杀人。肉虫令人烦满。

肺虫令人咳嗽。胃虫令人呕吐,胃逆喜哕。弱虫又名膈虫,令人多唾。赤虫令人肠鸣。蛲虫居胴肠之间,多则为痔,剧则为癞。因人疮痍,即生诸痈、疽、癣、 、 、疥、龋,虫无所不为,人亦不必尽有,有亦不必尽多。或偏有,或偏无,类妇人常多,其虫凶恶,人之极患也。常以白筵草沐浴佳,根叶皆可用,既是香草,且是虫所畏也。

论曰∶凡欲服补药及治诸病,皆须去诸虫,并痰饮宿 醒醒除尽,方可服补药,不尔,必不得药力。

治肝劳生长虫,在肝为病恐畏不安眼中赤方∶

蜡 吴茱萸东行根皮(各二两) 干漆(四两) 鸡子(五枚去黄) 粳米粉(半斤)

上五味捣吴茱萸皮为末和药,铜器中煎可丸,如小豆大,宿勿食,平旦饮服一百丸,小儿服五十丸,虫当烂出。(《集验方》无吴萸根,名鸡子丸。)

治心劳热伤,心有长虫名曰蛊长一尺,贯心为病方∶

雷丸 橘皮 桃仁(一作桃皮) 石蚕(各五分) 野狼牙(六分) 贯众(二枚) 僵蚕(三七枚)

上十二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腹饮或酒下七丸,加至二七丸,日二服。(一方无石蚕。

治脾劳热,有白虫在脾中为病,令人好呕下虫方∶

大麻子(八升) 东引吴茱萸根(一尺大者) 橘皮(二两)

上三味 咀,以水煎,临时量服,凡合,禁声勿语道作药,虫当闻便不下,切忌之。

治肺劳热生虫,在肺为病方∶

野狼牙(三两) 东行吴茱萸根白皮(五合) 东行桑根白皮(切一升)

上三味 咀,以酒七升,煮取一升,平旦顿服之。

治肾劳热,四肢肿急,蛲虫状如菜虫,在肾中为病方∶

芜荑 粉 槐皮(各一两) 干漆(二两) 贯众(三枚) 杏仁(四十枚) 吴萸(五十枚)

上七味治,下筛,平旦以井花水服方寸匕,加至一匕半,瘥止。

治蛲虫方∶

以好盐末二两,苦酒半升合铜器中,煮数沸,宿不食,空心顿服之。

又方 真珠(二两) 乱发(如鸡子大烧末。)

上二味治下筛,以苦酒调,旦起顿服之。(《肘后方》用治三虫)。

蘼芜丸

治少小有蛔虫,结在腹中,数发腹痛,微下白汁,吐闷寒热,饮食不生肌皮,肉痿黄四肢不相胜举方∶

蘼芜 贯众 雷丸 山茱萸 天冬 野狼牙 (各八分) 芦 甘菊(各四分)

上八味为末,蜜丸如大豆,三岁饮服五丸,五岁以上以意加之,渐至十丸。加 芦六分名 芦丸,治老小及妇人等万病。腹内冷热不通,急满痛,胸膈坚满,手足烦热上气,不得饮食,身体气肿腰脚不遂,腹内状如水鸡鸣,女人月经不调,无所不治。

治蛔虫方∶

芦末以饮 和,服方寸匕不觉,加之。(《备急方》治蛲虫)。

治热患有蛔虫懊恼方∶

芦(十分) 干漆 扁竹(各二分)

上三味治,下筛,米饮和一合服之。日三。

治蛔虫在胃中渐渐羸人方∶

干漆(《外台》作盐) 醇酒 白蜜(各一升)

上三味纳铜器中微火煎,令可丸如桃核一枚,酒中,宿勿食,旦服之,虫必下。未下更服。(《外台》治蛲虫)。

又方 取楝实纳醇苦酒中浸再宿,用绵裹,纳谷道中入三寸,一日易之(《集验方》用治长

治蛔虫攻心腹痛方∶

锉薏苡根三斤,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先食服之,虫即死出。

又方 鹤虱为末,苦酒空腹服方寸匕,佳。

又方 七月七日采蒺藜子干烧灰,先食服方寸匕,日三,即瘥。

治寸白虫方∶

吴茱萸细根(一握,熟捣) 大麻子(三升,熬,捣末)

上二味以水三升和搦取汁,平旦顿服,至巳时与好食令饱,须臾虫出。不瘥,明旦更合服之。不瘥,三日服。(《肘后》治三虫,以酒渍,取汁服)。

又方 芜荑(六分) 野狼牙(四分) 白蔹(二分)

上三味治,下筛,以苦酒二合,和一宿,次早空腹服之。

又方 麻(一升) 粉(一两)

上二味为末,平旦空腹,以猪肉 汁啖尽,即瘥。

又方 以榧子四十九枚,去皮,月上旬平旦空腹服七枚,七日服尽,虫消成水,永瘥又方 以吴茱萸北根干去土切一升,以酒一升浸一宿,平旦分二服。凡茱萸皆用细根东引北者良。若如指以上大,不任用。

又方 用石榴根如茱萸法,亦可水煮服。

又方 大麻捣取汁,五升分五服。亦治小儿蛔虫。

又方 以好麻油二升煎令熟,纳葱白三寸令黑便熟,冷,顿服之。

又方 熬饧令十分燥作末,以方寸匕纳羊肉 中,服之。

又方 桑根白皮切三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宿勿食,平旦空腹顿服之。

又方 槟榔二七枚治,下筛,以水二升半,先煮其皮,取一升半,去滓纳末,顿服。

暖卧虫出,出不尽更合服,取瘥止。宿勿食,旦服之。

论曰∶凡得伤寒及天行热病,腹中有热,又人食少,肠胃空虚,三虫行作求食,蚀人五脏及下部。若齿龈无色,舌上尽白,甚者唇里有疮,四肢沉重,忽忽喜眠,当数看其上唇,内有疮唾血,唇内如粟疮者,心内懊恼痛闷。此虫在上蚀其五脏;下唇内生疮者,其人喜眠,此虫在下蚀其下部,人不能知,可服此蚀虫药,不尔, 虫杀人。又曰∶凡患湿 者,多是热病后或久下不止,或有客热结在腹中,或易水土凉气着,多生此病。亦有干 ,不甚泄痢,而下部疮痒。不问干湿,久则杀人。凡湿得冷而苦痢,单煮黄连及艾叶、苦参之属,皆可用之。若病患齿龈无色,舌上白者,或喜眠烦愦,不知痛痒处,或下痢,急治下部。不晓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下部为意。下部生疮,虫蚀其烂见五脏便死,烧艾于竹筒熏之。

治伤寒 虫病方∶

取生鸡子小头叩出白,入漆一合,熟和搅令极调,当沫出,更纳着壳中,仰吞之,食顷或半日乃吐下虫。剧者再服,虫尽热除病愈。

治湿 方∶

黄连(十分) 生姜(十分) 苦参(四分) 艾叶(八分)

上四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久者服三剂。

懊恼散

治湿 疮烂杀除虫 方。

扁竹(半两) 芦 雷丸 青葙子 女青 桃仁(各三两)

上六味治,下筛,粥饮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二匕。亦可酒服。

青葙散

治热病有 ,下部生疮方。

青葙子(一两) 橘皮 扁竹(各二两) 芦(四两) 甘草(一分) 野狼牙(三分)

上六味治,下筛,米饮和,每服一合,日三。不知,稍加之。(《短剧》无甘草)。

姜蜜汤

治湿 方生姜汁(五合) 白蜜(三合) 黄连(三两)

上三味以水二升,别煮黄连,取一升,去滓纳姜、蜜更煎,取一升二合,五岁儿平旦空腹服四合,日二。

治 虫蚀下部痒,谷道中生疮方∶

阿胶 当归 青葙子(各二两) 艾叶(一把)

上四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

杏仁汤

治 方。

杏仁(五十枚) 苦酒(二升) 盐(一合)

上三味和煮,取五合,顿服之,小儿以意量之。

桃皮汤

治蛲虫、蛔虫及痔, 虫食下部生疮方。

桃皮 艾叶(各一两) 槐子(三两) 大枣(三十枚)

上四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半升,顿服之,良。

猪胆苦酒汤

治热病有 ,上下攻移杀人方。

猪胆一具,苦酒半升和之,火煎令沸,三上三下,药成放,空腹饮三满口,虫死便愈治病下部有疮,虫蚀人五脏方∶

雄黄 皂荚(各一分) 麝香 朱砂(各二分)

上四味为末,蜜和捣万杵,初得病,酒服如梧子大一丸,日二。若下部有疮,取梧子大末纳下部,日二。

雄黄兑散

治时气病 ,下部生疮方。

雄黄(半两) 桃仁(一两) 青葙子 黄连 苦参(各三两)

上五味为末,绵裹如枣核大,纳下部。亦可枣汁服方寸匕,日三。

治湿 方青黛(二两) 黄连 黄柏 丁香(各一两) 麝香(二分)

上五味治,下筛,以小枣大纳下部中,日一度。重者枣大和车脂二三合,灌下部中,日二度。

治下部生疮方∶

浓煮桃皮煎如饴,取纳下部,若口中有疮含之。

治湿 方∶

取生姜刮去皮断理切之,极熟,研取汁一升半,又以水一升半合和相得,平旦空腹服之。仍削生姜二枚如茧大,以楸叶、桃叶数重裹讫,于 灰火中烧令极热,纳下部中,食顷。

若湿盛者,三旦作频服,无有不瘥。

治虫蚀下部方∶

粉 雄黄上二味等分为末,着谷道中,亦治小儿。

治病 虫方∶

烧马蹄灰作末,以猪脂和,敷绵绳上,纳下部中,日五度。

治大孔虫痒方∶

蒸大枣取膏,以水银捻和长三寸,绵裹讫,宿纳大孔中,明旦虫皆出。水银损肠,宜慎之。

治伤寒热病多睡,变成湿 ,四肢烦疼不得食方∶

羊桃十斤切,捣令熟,暖汤三斗,淹浸之,日正午时入中坐一炊久,不过三度瘥。

治热病蛄毒,令人喜寐,不知痛处,面赤如醉,下利脓血,当数视其人下部孔稷稷然(一云搜搜然),赤即 疮也。剧因杀人,见人肝肺,服药不瘥,可熏之方∶

以泥作小罂,令受一升,竹筒一枚如指大,一头横穿入罂腹中,一头纳入谷道中,浅入。

可取熟艾如鸡子大,着罂中燃之,于罂口吹烟,令入人腹,艾尽乃止。大人可益艾。小儿减之。羸者勿多,多亦害人。日再熏,不过三作,虫则死,下断。亦可末烧雄黄,如此熏之。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灵枢经 ·素问 ·难经 ·伤寒论 ·神农本草经 ·养生秘旨 ·濒湖脉学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