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易传
目录
位置:主页 > 易经书籍 > 易传 >

彖传上·蒙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原文】

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译文】

蒙,山下有险难,知有险难而终止,故为蒙,蒙,亨通。以亨道行动,随时而得中。“不是我求童蒙,而是童蒙求我”。志向同而相应。“初次占筮则告诉(其吉凶)”,是因得刚中之道。“再三占筮(是对占筮的)亵渎则不告(其吉凶)”。这种亵渎怠慢,是蒙昧(的表现)。将蒙昧培养入正道,这正是圣人的功绩。

【注释】

此释《蒙》卦卦名与卦辞之义。山下有险:《蒙》卦下坎上艮。艮为山,坎为险。险而止:《蒙》卦下坎为险,上艮为止。时中:于其时而适中。时,指卦爻之时。匪:非。童蒙:幼稚蒙昧之人。志应:二五其志相应。《蒙》九二为,六五为,故二五之志相应。初筮告:第一次占筮则告诉(吉凶)。初,第一次。筮,占筮。刚中:《蒙》九二为刚居中,以示告而有节。再三渎,渎则不告:再三(来占问)是渎慢(占筮),渎慢则不告诉(吉凶)。渎,亵渎。圣功:圣人之功。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易学 ·周易 ·易经系辞 ·易传 ·易经杂说 ·白话易经 ·梅花易数 ·易经入门基础知识 ·易经的奥秘 ·易经系传别讲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