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外国诗歌
目录
位置:主页 > 外国名著 > 外国诗歌 >

罗特克《插枝》原文及赏析·〔美国〕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美国〕罗特克·插枝》

插在瞌睡中,低垂在糖一般的土上,

它们错综的纤毛干枯了;

但纤巧的枝条还在诱水上升,

微小的细胞在膨胀;

一个生长的节点

把砂屑推松,

苍白的卷须似的触角

穿透了朽烂的芽鞘

(赵毅衡 译)

文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用艺术的手段表现人的生命状态,展示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 “条条道路通罗马”,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复杂多样的。可以这样讲,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展示生命意义的方式。罗特克是在树木、花卉上寻找与人类相通的因素,发掘人生的底蕴。他在密执安州建立的那间有名的“温室”实质上就是诗人观察人生的一面镜子,或者一个窗口。

在罗特克众多的以植物为题材的诗篇中, 《插枝》只是一个优美的短章,一段枝条被从母体上剪下来,插在泥土中,这是它生命选择的关键时刻。它本能地选择了生,于是,新的生命又从头开始,不停地吸收水分,壮实自己的躯体。终于有一天,绿色的新生命诞生了,“苍白的卷须似的触角/穿透了朽烂的芽鞘。”诗人在它身上发现了诗意,找到了生命存在的状态。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是传统诗歌的一种惯用手法,但是,要把情志寄托得妥贴,要在现象中发掘出本质,并不是一件易事。罗特克借枝条的生命状态展示人所具备的生命的实质——生的欲望是人的本能,为了生存,他们必须适应环境,壮实自己, 奋斗方能新生。并且,诗人还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 生命延续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笔直的,它有暗礁,有险难,甚至有你死我活的斗争。因此,人,一定要冲破一切束缚与桎梏,穿透“朽烂的芽鞘”,不断开拓新的生存环境。

《插枝》富有深刻的哲理意蕴,但是,诗是情感的,哲学是逻辑的,诗人并没有把诗与哲学这两种用不同方式展示人类生命状态的艺术和科学混为一谈。诗人所表现的生命状态是艺术的,是诗人人生观的情感流露。因此,它虽然是有哲学所具备的普遍性的特点,但是,它更具有诗歌所独具的特殊性。它不是枯燥的说教,不是抽象的推理,而是情感的力量。这往往胜过抽象教化的力量。巧妙地处理诗的哲理意味和哲学本身的关系是罗特克诗歌的一大特色,也是他的诗之所以感人的基本原因。

(蒋登科)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名著简介 ·外国爱情诗歌 ·外国诗歌 ·影视赏析 ·地狱 ·权力的游戏 ·列王的纷争 ·冰雨的风暴 ·群鸦的盛宴 ·魔龙的狂舞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