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外国诗歌
目录
位置:主页 > 外国名著 > 外国诗歌 >

惠特曼《啊,船长!我的船长!》赏析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美国〕惠特曼·啊,船长!我的船长!》经典诗文赏析

 

啊,船长!我的船长!我们可怕的航程已经终了,

航船已历尽险风恶浪,我们追求的锦标已经赢到。

港口近在眼前,钟声我已听见。岸上的人群在狂欢,

目迎着我们这安渡风浪的航船,这坚毅、勇敢的航船;

可是,心啊!心啊! 心啊!

呵, 殷红的血在滴淌,

甲板上安卧着我的船长,

他已长眠,他已冰凉。

 

啊,船长!我的船长!快起来听听这钟声吧,

起来吧——旌旗为你飞扬——号角为你吹响,

为了你,这些绚丽的花束和彩带缤纷的花环——为了你呀, 这人山人海的岸,

攒动的人群里闪现着一张张渴望的面庞, 他们在把你呼唤;

这里,船长!亲爱的父亲!

我的手臂正将你的头扶起!

甲板上的这一切啊, 莫不是幻梦一场,

你已长眠,你已冰凉。

我的船长没有回答,他的双唇苍白无言,

我的父亲已感觉不到我的手臂,他已没有脉搏,没有意愿。

航船已安稳地靠港抛锚,航行已经完成, 已经终了,

胜利的航船啊, 从险程中归来, 它的目标已经达到;

狂欢吧, 呵海岸,轰鸣吧, 呵钟声!

可是我却迈动着悲痛的步履,

徘徊在甲板上,这里安卧着我的船长,

他已长眠,他已冰凉。

(赵洁陆 译)

这首诗是沃尔特·惠特曼为纪念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而写下的不朽篇章,也是诗人为他的人民痛悼这位“美国第一伟人”而唱出的一曲悲哀、壮烈的挽歌。

一八六五年四月十四日晚,林肯,这位为消灭奴隶制,结束美国当时那种“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局面而率领美国人民英勇奋斗的领袖,在福特戏院遇刺。翌日晨,这位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在他的事业刚刚取得初步胜利时, 不幸与世长辞。噩耗传出, 举国上下一片悲哀。正如罗尼尔所描述: “在这个惊人的四月之晨, 从没有这么多人为一个他们无缘一见的伟人的逝去而洒泪,仿佛他们生命中的友好之神也已随他而去, 使他们感到更加阴冷和黑暗,……他们都为失去了一位亲人而悲痛! ”对于林肯总统的逝世, 惠特曼比常人更感痛切。据说,林肯总统遇刺那天, 惠特曼正在布鲁克林与家人团聚。当他获悉这一不幸的消息后,整整一天茶饭不思,处于极度的悲愤之中。诗人为“巨星过早地陨落在西方的夜空”而仰天挥泪,他那诉不完,道不尽的哀思将使他“随着年年归来的春光而久久悲痛”。事实上惠特曼与林肯早已心灵相通。惠特曼对林肯的政治主张极为赞赏,对林肯的人品才华深为敬仰;而林肯早在《草叶集》初露头角尚有很大争议时,便对惠特曼的诗歌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褒扬, 并预言惠特曼必将开一代诗歌新风。

在林肯总统逝世后不久, 惠特曼便将满腹哀思写成了“悼念林肯总统”诗组。这组诗共有四首, 其中以《当紫丁香最近一次在庭院里开放》和《啊,船长! 我的船长!》最为著名,但后者又以它紧凑短小的篇幅、悲壮激越的情感和优美明亮的音律而成为更加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在这首诗里,惠特曼以其凝练的诗笔为我们描画出一幅动人的远航凯旋图。航船在安渡惊涛骇浪、赢得胜利之后,徐徐驶进港口。海岸上旌旗招展,鼓乐齐鸣。翘首企足的人群捧着鲜花, 举着花环, 以渴望的目光、热切的呼唤迎接着这艘从险途中胜利归来的航船。这是一个多么热烈壮观的场面啊!而我们的船长呢?他竟在庄严凯旋之时悄然倒下了,这位象父亲一般慈祥的船长在甲板上、在血泊中永远地安息了。他没能看到为他欢呼的人群,没能听到为他奏响的凯歌,他没能与人们同享这胜利的喜悦!难道天下还有什么能比此情此景更令人痛惜,更催人泪下的吗?!甲板上的“我”悲痛欲绝,小声呼唤着敬爱的船长,试图将他扶起,让他看一看这宏伟的场面,听一听这雄壮的乐曲。然而,一切努力都是枉然。船长已长眠不醒。此刻的“我”又多么愿意这是一场梦呀!但是,这却是事实。甲板上的悲辛与海岸上的狂欢形成强烈对比,深沉的惋惜,巨大的悲愤,在“我”的心底油然而生,直泻而出,仿佛是心头压抑的火山在喷发,猛烈地冲击着感情闸门。“我”禁不住昂首疾呼:“狂欢吧,呵海岸,轰鸣吧,呵钟声!”

这首诗在艺术上亦颇具特色。表面看来它笔势奔放恣肆,任情而作,是诗人感情的直写。但细细一读又使人感到含蓄蕴藉,意味深长,没有平直空泛,一览无余的弊病。

从这首诗的取材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惠特曼匠心独具。诗人写的是航船与它的船长,但是他的着眼点既不在航船为何在海上历险,也不在航船靠港后人们怎样悲号刚刚安息的船长,而仅仅是撷取航船进湾这一瞬间的情景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完成。这种写法使这首诗篇幅集中,内涵丰富,节奏明快,大有一气呵成之感,丝毫不落俗套。

此诗是为纪念林肯总统而作,但诗人并没有从正面去描写林肯的丰功伟绩,甚至通篇未提林肯的名字,而是巧妙地采用了象征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他把林肯比作“船长”, “父亲”不仅极为贴切,而且使总统、诗人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更平等,更和谐,更亲切。

在这首诗中惠特曼还成功地运用了正反相生的手法,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们在诗人笔下看到的是一幅凯旋图,但是胜利的喜悦中却包含着一种巨大的失落的悲哀。海岸上的喜与甲板上的悲,一正一反,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使得诗人要表现的主旨更深化,更突出了。不仅如此,这种互相映衬还增加了画面的流动感和音乐感。甲板上的主旋律与海岸上的副旋律,此起彼伏,相互烘托,相互呼应,恰似一曲雄浑、悲壮的交响乐。

惠特曼素以放荡不羁的自由体无韵诗著称,但是在这首诗里他却十分重视音韵的功能。全诗共三节,节节紧扣,层层推进,如大海波涛,自成节奏。每节八行,前四行长,双行押韵,后四行短,隔行押韵。这种长句与短句的轮换使用和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押韵使得全诗的音韵、节律兼有整饬与错综之美,既琅琅上口又哀惋曲折,音情顿挫之中透出一种豪放的气势和绵邈的思致,读后使人哀思绵绵,长恨不已。

这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全诗寓激愤哀切之情和排奡跌宕之势于深刻的意境和悠长的韵味之中,充分体现了诗人驾驭传统诗歌的深厚造诣。

(赵洁陆)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名著简介 ·外国爱情诗歌 ·外国诗歌 ·影视赏析 ·地狱 ·权力的游戏 ·列王的纷争 ·冰雨的风暴 ·群鸦的盛宴 ·魔龙的狂舞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