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目录
位置:主页 > 史书 >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

刘备的陵墓在何处?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三国创始人,基业最大的是曹,寿命最长的是孙权,可是他们的最终归宿处:漳河畔西门豹祠的曹墓地,随之日月春秋逝去而已不可寻;孙权南京蒋陵在明初犹在,但自朱元璋毁鸡鸣寺建孝陵,它被留下来看陵门,此后虽然号称梅花山的孙陵冈尚存,但当年蒋陵的宏伟规模,亦仅是紫金山下一土丘了。和魏、吴两个创业者相比,基业最小,称帝也短的蜀汉昭烈帝刘备,死后所葬的惠陵,已经历长达1700多年,风风雨雨,夕渔鼓,至今仍依傍着武侯祠巍然屹立。比起曹、孙权的最后归宿,那是幸运得多了,就是从纵向比,也比他前后那两个曾割据四川称王立国的公孙述和李雄死无葬身之地要好些,总算有一块方寸的埋身之处,有诗为证:“君不见公孙跃马归乌有,悍骨知他何处朽。又不见李雄建多珠玉,麒麟古冢无踪迹。谁似君王百代思,鬼神呵护无尽时。”(明刘道开,见《古今图书集成》第五百九十六卷成都府部)

从现有材料,未见有惠陵被发掘、盗挖的文字记录。清褚人蠖《坚瓠集》说:“嘉靖中,盗发蜀先主墓,数盗墓而入。见两人张灯对棋,侍卫十余。盗惊拜谢,一人顾谓曰:“尔欲饮乎?‘乃各饮以一杯,兼乞与玉带数条,命速出。盗出外,口已漆矣,带乃巨蛇也。视其已如旧矣。”此说借盗墓者进入惠陵受到惩罚事,比喻刘备墓不可盗挖,也说明了刘备墓从未被盗挖。可是中国历史几千年,帝皇几百个,很少没有皇帝陵墓被盗挖的,那么刘备惠陵为什么没有被盗挖?因此,两宋时候就有人怀疑,惠陵不是刘备真墓,它只是纪念刘备的衣冠冢。刘备的真墓只能是在他病死的白帝城(四川奉节)处。此说几百年来多有流传。据说,60年代郭沫若路过奉节城时,也说过刘备真墓不在成都,而是在奉节。

1985年,陈剑提出刘备体葬在奉节说。他有三条理由:第一,奉节四月份后天气炎热,体最易腐烂发臭,要将它送到千里之遥的成都,实在不易;第二,据宋元以来典籍和地方志记载,甘皇后葬于奉节。而据《三国志》,甘皇后是与刘备合葬的,但她却没有葬在惠陵,可见刘备也是葬在奉节的;第三,刘备墓在奉节,在历史上多有传说,近年奉节城里多处出现人工隧道口,很像墓道,而且其走向均指向原府署(现县人民政府大院)。(《天府新论》1985年第3期)陈剑还说,近年,文物探测队曾使用超声波开展物探,发现在大院所在地底深处,埋藏有两个建筑结构,分别为18米到15米长,高5米。有专家认为它很可能就是刘备和甘夫人的真正墓葬。

但谭良啸、吕一飞不同意此说,他们针对陈剑说作了批驳,认为刘备葬于惠陵,史志言之确凿。我国早发明体防腐术;至于甘皇后葬处,《三国志。先主甘皇后传》有详记,“后卒,葬于南郡(湖北江陵),章武二年,追谥皇思夫人,迁葬于蜀,未至而先主殂陨。丞相亮上言:……会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甘皇后)神柩以到,又梓宫在道,园陵将成,安厝有期。……笔昭烈皇后(甘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臣请太尉告宗庙,布露天下,具礼仪别奏。制曰可。”按刘备是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四月,死于白帝城永安宫的。翌月,他的梓宫自永安宫护运到成都,八月安葬于惠陵,此处称“梓宫在道,园陵将成”,是指刘备之柩正在由永安运往成都的途中,成都的惠陵正在加速修建中,这份奏章是在白帝城(或正在途中)的丞相诸葛亮给成都的后主刘禅的,可见刘备和甘皇后确是合葬于惠陵的。谭良啸等认为,“刘备虽死于奉节白帝城,但确系运回成都安葬。此事陈寿的《三国志》记载甚明,陈寿生长在蜀地,曾在蜀国为官,岂能将国君的墓地错记?”

(《巴蜀之谜》)

四川社科院学者沈伯俊近日也就笔者询问,持“刘备惠陵系真墓”说,他提出“最简单的理由有二:(一)史书明言刘备还葬成都;(二)所谓天热体难运之说,亦站不住脚。秦始皇比刘备早死400多年,仍不顾路遥,还葬咸,到刘备时,防腐技术大有发展,何不可运回成都?”而“所谓奉节地下发掘古墓,实不可信”。

《三国志》记载应属可信,陈寿写《蜀志》且还引用了大批蜀汉档案材料,但他毕竟不是与刘备、诸葛亮所处同时代的人;而有关帝王陵墓因防百年后盗挖之灾,从来就是虚虚实实、假假真真,即使当时人员也未必能梳理清楚,所谓刘备的真墓假墓,那都是本本或传之于口碑之说。所谓奉节说,其所以能够不胫而走,扑朔迷离,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心理现象。这里有人们对于古墓葬的新奇,更有对于刘备这个三国风云人物、一代枭雄的理念,而奉节确实和刘备有别致的地域姻缘,人杰地灵,由此推测和附会,以帝王传统的神秘行为而滋生自己的神秘感念,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既然有关人士已提出这个疑窦,有系铃还得解铃,因此要解开它,看来仍得要作一番实地勘察才是哩!

(盛巽昌)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明太祖实录 ·清宫史话 ·明史纪事本末 ·野史秘闻 ·蒙古秘史 ·汉朝历史导读 ·秦前历史导读 ·鲜卑帝国传奇 ·太平天国 ·续资治通鉴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