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鲜卑帝国传奇
目录
位置:主页 > 史书 > 鲜卑帝国传奇 >

三 河阴落日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第三章 河落日

英雄际遇,惺惺相惜,尔朱荣对高欢越来越看重,曾经问左右亲信说:“一日无我,谁可主军?”众人一口同声推荐尔朱荣骁猛勇武的侄子尔朱兆,尔朱荣摇摇头:“尔朱兆只能统帅三千骑,能够代替我成为主帅的人,唯有贺六浑!”又警戒尔朱兆说:“你决非贺六浑的敌手,早晚被他穿了鼻子!”

青梅煮酒论英雄之时,曾经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耳!”把刘备列在他之前,决非客套话,曹向来自负,视天下人如草芥,怎么会恭维人!尔朱荣也是一样,尔朱荣凭什么成为英雄?凭什么惹得天下豪杰齐来归附?除了自身的因素之外,和曹一样,凭借祖辈的威望和财富,可以很容易地拉起一支队伍。而高欢呢?与刘备相同,家徒四壁,却胸怀天下,白手起家,终成大业。仅凭这一点,二人足以列在尔朱荣与曹之前。

尔朱荣是个枭雄,不满足割据一方,欲成就一番伟业,高欢的话说到他的心坎上,他的义兄、并州刺史元天穆和帐下都督贺拔岳也主张尔朱荣进兵洛,清除掉朝廷中那些个祸国殃民的败类,扫平四方。元天穆是代王什翼犍时代,兄弟分国的拓跋孤的后代,与尔朱荣是把兄弟。贺拔岳是贺拔胜的弟弟,鲜卑名叫阿斗泥,少年时代入过太学,太学是北魏朝廷最高学府,专为贵族子弟所设,贺拔岳是神武尖山兄弟三人中受过汉化教育的塞北鲜卑人,长大之后,不改鲜卑人的本色,弓马纯熟,箭术超人,义军将领卫可孤围怀朔之时,贺拔岳登城防御,望见相隔二百多步之遥的卫可孤,拔箭就射,正中卫可孤的膀臂,义军大惊。元深特意向朝廷上表,封贺拔岳为强将军。元深被调回朝廷之后,北方义军攻克平城,贺拔岳投奔尔朱荣,成为帐下一员虎将,尔朱荣格外器重,遇有军国大事,常与他和元天穆商议。

此时,北魏帝国的大厦摇摇欲坠,河北、关中、江淮战火不断,镇压破六韩拔陵起义有功的北魏名帅广王元深兵败被杀,震惊朝野。元深有将才,但他好色的贵族公子哥习气惹了祸,年青时代的一桩风流案毁掉他的生命。元深本名元渊,为避唐高祖李渊的名讳,被唐代历史学家改了名字。元深出自太武帝拓跋焘的五子拓跋建一系,他和哪家的小姐发生了风流韵事呢?小姐还好,偏偏是夫人,是帝系子孙、拓跋焘的太子拓跋晃的曾孙城王元徽的妃子于氏。元深虽有才干,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为官并不清廉,任刺史的时候,收受贿赂,大家豪门有一千匹马,他准定搜刮出一百匹来。更为可气的是,勾搭上元徽的妃子于氏,不管出于情也好,原始情欲也罢,和有夫之妇偷情并非好事,被元徽揭发出来,元魏宗室一商议,罢了他的官。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六镇兵变让他咸鱼翻身,平叛乱民,声名大振,手握北方强兵。

好运不长,杜洛周河北起义,塞北投降的鲜卑军民敬畏元深,准备拥立元深为主子起兵,可把元深吓一跳,他并非有胆气的人,拈花惹草可以,扯旗造反免谈。何况朝中还有一个恨他恨得牙根痒痒的人物。元徽已经做到朝廷的尚书令,与郑俨等人狼狈一气,深得胡太后信任。那顶绿帽子戴的不舒坦,想方设法折腾元深。元深哪敢让他抓住把,急急忙忙上表回到洛。鲜卑军民只得拥立鲜于修礼为统帅在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造反,鲜于修礼被元洪业杀害,部将葛荣又杀死元洪业,起义队伍发展到十多万,河北形势迅速恶化。

北魏朝廷只得重新起用元深为大都督,率章武王元融和裴衍征讨葛荣,大军刚出发,元徽又在胡太后身边说元深坏话,说他把儿子领在军中,父子手握强兵,居心叵测。胡太后密令元融暗中监视,这位背绢崴了脚的章武王和元深特别好,竟然把太后密诏给他看了。元深吃了一惊,什么事也不作主,你们看着办吧!胡太后得知大军的主帅不主事,那还了得,下诏问他,元深上表,说我和元徽有仇,一向不对付,他在您身边唠唠叨叨嚼舌头,作战计划不批准,将士立了功劳不奖励,和别的部队两种待遇,我的部下对我都没信心了,怎么打仗,您把元徽调到外任,我就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以死报效朝廷。胡太后不准,元深什么工作也不干了,怎么的怎么的。

魏军群龙无首,葛荣转战河北,屡屡获胜,率军向瀛州转进,元深的大军尾随追击,远远跟着,什么作战方针也没有。葛荣兵进白牛逻(在今河北博野境),出奇兵突袭元融的驻军,杀死元融。元深闻讯,不敢再进,退兵回定州。元徽一这回抓住他的小辫子,死命地抖落,说他拥兵不进,图谋不轨,他的那个亲信于谨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不是纯臣。朝廷竟然下令通缉于谨,河北魏军将领们引起分裂,定州刺史杨津和元深部将谥里应外合抓捕元深,元深出逃慌不择路,跑到葛荣地界,被义军骑兵抓获。六镇兵民许多人喜欢这位名动塞北的帝系皇亲,葛荣怕元深有朝一日替代了自己,便杀了他。葛荣连破二王,锋不可当,自称天子,建立齐国政权,义军陆续攻下博陵、信都、定州等河北重镇,火并杜洛周的义军,收编部众,攻占冀、定、沧、瀛、殷五州之地,人马数十万。

与之同时,关陇义军在高平敕勒族人万俟丑奴的率领下发起战略反攻,击败拥有甲兵十二万,铁马八千的北魏行台萧宝寅的大军,临阵斩杀北魏名将崔延伯,取得关中战役空前大捷。江南梁朝趁火打劫,梁帝萧衍派大军北伐,攻打江淮,兵围涡。梁朝将军陈庆之以二百轻骑逆击魏朝元绍的五万援军,连破魏军十三处营垒,取得涡大战的胜利,魏军伤亡惨重,体塞满涡水,北魏孝文帝千辛万苦得来的江淮地区重新被梁朝收复。

面对岌岌可危的形势,尔朱荣感到机会来临,主动请缨,向朝廷上书进行试探,请求去河北讨伐葛荣:“山东群盗猖獗,冀、定覆没,官军屡败,臣请率骑三千东援相州。”

胡太后不是傻瓜,对尔朱荣半信半疑,她的面首们深知尔朱荣是何等样人,一旦此人平定河北叛乱,是比葛荣更令人恐惧的人物。虽然三分之二的土地已落入敌手,胡太后依旧撑着架子,给尔朱荣下诏,大睁着双眼说瞎话:“莫折念生已斩首,萧宝寅被活捉,万俟丑奴请降,关、陇已定。费穆大破群蛮,绛蜀渐平。北海王元颢帅众二万出镇相州,不须你出兵相助。”

关陇义军首领莫折念生为魏将崔延伯所败,确被部将杀害,然而义军在万俟丑奴的率领下横扫关中,斩杀崔延伯,大败萧宝寅。萧宝寅兵败之后,怕受朝廷处罚已经造反。所谓萧宝寅被活捉,万俟丑奴投降一事纯属胡太后捏造。倒是北海王元颢出兵河北属实,就凭他的两万军队想击败葛荣,恐怕不易。

尔朱荣明知胡太后胡说八道,毫无办法,也不好点破,再一次上书朝廷,陈述自己平定河北的战略方针,力争出兵:“贼势诚如陛下所言,衰落了,但官兵屡败,人心畏惧,恐怕官军实际上很难起作用。如果不另想策略的话,则不能确保万无一失。以微臣愚见,蠕蠕国主阿那瑰受我朝厚恩,应该让他发兵东至下口(在今居庸关),以攻击贼兵的背后,令北海王元颢攻击贼兵的正面。臣麾下兵马虽然不多,尽力杀出井陉、滏口关,从侧翼攻击贼兵。贼帅葛荣虽然吞并了杜洛周的部队,然而威信未树,他的部下并非一族,若我三面进攻,可使贼兵立刻分崩离析。”对于尔朱荣三面合击起义军的正确战术,胡太后非但不予采纳,反而听从徐纥的建议,派人持铁券离间尔朱荣部下将士,铁券是北魏皇帝赐给臣下不死的诏书。尔朱荣怎么会不知道,恨透了徐纥,然而没有朝廷诏令,他的军队只能呆在秀容川,呆在山西,无用武之地。时局变化常常出人意料,尔朱荣得到了一个天赐良机,北魏孝明帝下诏,让他率兵入洛

这是胡太后长期把持朝政,为所欲为,结下的恶果。胡太后二次上台之后,为达到长期执政的目的,争权夺利,大搞谋诡计,不断谋杀孝明帝身边的亲信。孝明帝一天天长大,对母亲所作所为极为不满,军政大权全部掌控在胡太后手里,十九岁的年青皇帝准备利用地方势力制约母后,选来选去,看到尔朱荣的两道表章,选中了他。下达一道密旨,让他率兵入京,尔朱荣得到密诏喜出望外,立刻派高欢为前锋,尽起秀容川骑,兵发洛。大队人马一路疾进,都走到上了,又接到孝明帝的一道密旨,勒令回师。尔朱荣迷惑不解,他当然不知道,宫廷中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大谋。

孝明帝做事不密,被胡太后得知调兵的消息,迫于压力,孝明帝下达停兵的密诏,胡太后并不满足,公元528年二月二十五日,孝明帝不明不白地死去。朝野流传这位一心向佛的胡太后与情人郑俨把她唯一的亲生儿子孝明帝毒死。孝明帝无子,仓促之际,胡太后诈称一个月前,皇妃潘充华所生的女孩为男孩,立为皇帝,诏告天下。纸里终究包不住火,一天之后,胡太后改变主意,下诏书承认潘充华所生为女孩,重新改立孝文帝三子京兆王元愉之子临洮王元宝晖的三岁儿子元钊为皇帝。胡太后的想法一目了然,不立长君,立幼童便于继续掌握大权。

尔朱荣闻讯,勃然大怒,暴跳如雷,对元天穆道:“主上晏驾,春秋十九,海内犹谓之幼君,如今立一个不会说话的小孩子君临天下,国家想要长治久安,怎么可能!我欲率铁骑赴哀山陵,翦除佞,更立长君,何如?”元天穆面露喜色,力赞:“又见尹伊、霍光。”

尔朱荣下定决心,改立皇帝,向朝廷上了一道措词极为强硬的表章,要求追查孝明皇帝死因:“大行皇帝背弃万方,海内咸称鸩毒致祸。岂有天子生病,不召太医看视的道理?贵戚大臣皆不在皇帝身边侍奉,安得不使天下人怪愕?以皇女为皇帝,上欺天地,下惑朝野。又选立孩童为帝,实际上等于让臣佞子把持朝政,毁坏国家纲纪,这与掩目捕雀、塞耳盗铃有何区别?今群盗沸腾,邻敌窥窬,朝廷却想以不会说话的小儿镇安天下,这不是太难了吗!望朝廷让我赶到京城,彻查皇帝驾崩之由,将徐纥、郑俨之徒革职查办,雪同天之耻,谢远近之怨,然后,更立长者继承帝位,则天下可安!”

这一道表章,无疑是一道讨伐胡太后的檄文,元魏宗室之中有野心之徒纷纷联络实力雄厚、敢于仗义直言的尔朱荣。尔朱荣为人迷信,为了在宗室之间挑选真命天子,按照草原民族古老的习俗,铸铜像卜问天意。在洛为官的弟弟尔朱世隆行动起来,秘密地挨家挨户让献文帝直系子孙铸像,只有彭城王元勰的儿子长乐王元子攸铸成。天意指示,尔朱荣不再犹豫,兵发洛

胡太后惊慌不已,召集文武官员商议,群臣早已对胡太后失望,没一人发言,唯独徐纥大吹牛皮:“尔朱荣小胡,胆敢向朝廷用兵,禁卫军足以制敌,只要我们守住险要地势,以逸待劳,小胡悬军千里,士马疲弊,打败他轻而易举。”胡太后才放下心来,分派李神轨、费穆等将领出屯洛各处要地。

尔朱荣的大军到达河(在黄河北岸,今河南孟州市),与元子攸的军队会合,双方将士高呼万岁,元子攸继位,即北魏孝庄皇帝。大军渡过黄河,直指洛,城中亲元子攸的官员打开城门,迎接大军,胡太后的臣们作鸟兽散,郑俨溜回老家,受命出征的李神轨丢下军队,藏进府第,徐纥干脆渡江投降南朝,费穆跑到尔朱荣军中,成了叛徒。胡太后无奈,见势不妙,使出最后一条妙计,下令后宫妃嫔宫女集体出家,自己也落发遁入空门,以为她常年供奉的菩萨可以消除平生的罪恶,保佑她可耻的生命。

尔朱荣兵不血刃进入洛,派骑兵把胡太后和小皇帝一并抓到河(今河南孟津县东)的黄河岸边,大陈兵卫,把胡太后提到跟前,数落她的种种罪状,胡太后凭借伶牙俐齿,百般狡辩,尔朱荣听得不耐烦,拂袖而起,下令将胡太后和小皇帝一起投入黄河。血色残将滚滚黄河水映得通红,坠河的刹那,胡太后仿佛又听到远处隐隐传来杨白花的乐曲声,翻滚的浊瞬间吞噬了两条微不足道的生命。胡太后的死不是终曲,而是序曲,奏响了一出以肃贪为名的大屠杀悲剧。

收拾了胡太后,尔朱荣为确保执政地位心存疑虑,从朝廷那边投降过来的将军费穆看出他的心思,出了一条极其惨酷无情的计策,劝尔朱荣诛杀百官立威:“明公人马不过万人,长驱而来,诸军望风而降,凭借的只是迎立皇帝、顺应民心。没有赫赫战功,朝野上下皆不畏服。以京师将士之众,百官之盛,若知明公军中虚实,必起轻视侮慢之心,若不大行诛杀,另树亲,恐怕明公北还之日,未渡太行必生变故。”费穆生刚烈,有豪壮之气,平定叛乱立过战功,算得上一名有本事的将领,平时对朝廷权贵们的行为看不上眼,以至于出了这么个损主意。

尔朱荣动了心,对心腹谋士慕容绍宗说:“洛人士繁盛、骄侈逸成为风俗,如果不加以剪除,积重难返,国家如何治理?我准备借百官出迎之机,将他们全部诛杀,朝廷必将另有一番气象,你看怎么样?”慕容绍宗是前燕国太原王慕容恪的后代,和尔朱荣是亲戚,生得容貌恢毅,寡言少语,但足智多谋,深沉有胆略。慕容绍宗闻听,大吃一惊,赶紧劝道:“太后临朝,虐无道,天下愤慨惋惜,都想摆脱她的统治,明公手握神兵,心执忠义,怎么突然想到杀尽士人,我认为决非上策,明公三思啊!”

一心树立威权的尔朱荣根本听不进去,好杀的天淹没理智,以祭天为理由,尔朱荣敦请孝庄皇帝元子攸来到黄河岸边的行宫,大聚百官。号角长鸣,上万名全副武装的契胡骑兵将二千多名王公权贵、大大小小的官员围住。尔朱荣指天划地,痛责文武官员贪污暴虐,不顾百姓死活,导致四海怨怒,天下丧乱。先皇暴崩,你们谁也脱不掉干系!随即一声令下,铁甲骑兵纵马而上。听得目瞪口呆,大眼对小眼的文武官员们毫无防备,骑兵们马踏刀斩,如同砍瓜切菜一般,上至魏国首富丞相高王元雍、司空元钦、义王元略等王公大臣,下到寻常官吏,死者二千余人。一时间,衣冠涂地,血流成河,真不知平时积攒钱财有何用处?尔朱荣凶心顿起,被鲜血和兽冲昏头脑,突然狂妄地产生称帝的念头,竟让人高呼:“元氏既灭,尔朱氏兴!”顿时,契胡骑士一齐挥舞长矛,山呼万岁,声震黄河。尔朱荣数十名亲信拔刀扑向行宫,魏帝元子攸不知发生什么事,与皇兄无上王元劭和皇弟始平王元子正出宫察看,见契胡武士手执钢刀而来,正待喝问,尔朱荣事先安插在他身边的侍卫大叫一声:“护驾!”抱起魏帝往宫内跑,契胡武士将两位王爷砍倒在地,众人把魏帝拘在军中的一处营帐里,软禁起来。

惨案,空前绝后地开创了尽数屠杀本国大臣的事例,尔朱荣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可否认,尔朱荣是个敢作敢为的好汉,可惜空有枭雄之姿,既比不了曹,更比不了刘备,只能是一个无所畏惧的轻浮勇士,政治上极为稚嫩。历史搞大屠杀的事,白起干过,项羽干过,拓跋珪也干过,他们杀得也是手无寸铁的人,而且数以万计,不过他们杀得都是敌人,象尔朱荣这样凭借一时心血来潮,不分青红皂白诛杀本国朝臣豪强,恐怕也就他一人而已。虽说北魏大臣们该死,一个不顾老百姓死活的统治集就该全部诛灭,杀光也冤枉不了几个好人。然而他们毕竟是统治阶层,北魏国家支柱。尔朱荣是其中一员,他不是起义军,这是自除根基,站在统治阶级的对立面,成为孤家寡人,为他遭受杀身之祸埋下伏笔。

大屠杀的后果显现出来,洛城中的士庶老百姓不知道这位来自尔朱川的胡人魔王到底想干些什么,富人抛弃宅院,穷人背着包袱尽皆逃窜,留下的人不足十分之一。洛伽蓝记描绘的那个繁华无比的京都洛夜之间几乎成为一座死城,诛杀朝臣的血雨腥风过后,尔朱荣平静下来,马上后悔了,他还没有实力登上帝国的宝座。

愤怒的孝庄帝元子攸下旨要禅让帝位给他,高欢诸将极力怂恿称帝,尔朱荣却犹豫了。史书记载高欢态度时有分歧,《魏书》和《北齐书》都称高欢反对尔朱荣称帝,而《周书》和《资治通鉴》则说高欢赞同,各执一词,至于哪一种说法正确已无可考,因为《魏书》作者魏收是北齐大臣,《北齐书》作者李百药的父亲也是北齐的大臣,而《周书》和《资治通鉴》成书较晚。我们只能从人物的格和时局的发展去分析了。我认为高欢是支持尔朱荣称帝的,并对诛杀朝臣的举动是赞同的。高欢机诈权变,心机深沉,他做事为自己考虑,诛杀朝臣,作为尔朱荣器重的人物就有可能参与朝政决策。如果尔朱荣称帝,他就有可能成为一方诸候,并使天下唯一一位可与自己一较高下的人物失掉人心。

尔朱荣意识到危险,却没有看出高欢的险恶用心,就象曹评价孙权上书劝他称帝时说过的话,“那个小子想把我架在火上烤啊!”当时的曹已经拥北中国土地,可尔朱荣呢?手中只有不足一万士兵,北魏宗室力量犹强,地方将领拥兵自重,各地义军风起云涌,称帝只会成为众矢之的。贺拔岳头脑冷静,看出高欢的不善,对尔朱荣说:“将军首举义兵,志除逆,大勋未立,反而有此图谋,只能招来灾祸,看不到福祉。”尔朱荣又采用铸像卜问天意的习俗,自铸金像,铸了四次都未成功。他根本不懂得宗教对政治的作用,成熟的政治家利用宗教,决不会被宗教左右,比如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完全为了军事帝国的需要,而非要束缚个人意志。

满朝文武大臣几乎被杀光,皇帝被囚禁,自己又不敢做皇帝,骑虎难下。尔朱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神恍惚,几乎支持不住,过了好久,终于清醒过来,深感惭愧悔恨地说:“错到这个地步,我只有以死来向朝廷谢罪了。”贺拔岳趁机劝他杀掉高欢,以谢天下,高欢最善于收买人心,尔朱荣的亲信都为他说情,尔朱荣错过一次除掉高欢的机会,尔朱氏最终丧败在高欢手里。

请看下章:七千破百万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明太祖实录 ·清宫史话 ·明史纪事本末 ·野史秘闻 ·蒙古秘史 ·汉朝历史导读 ·秦前历史导读 ·鲜卑帝国传奇 ·太平天国 ·续资治通鉴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