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鲜卑帝国传奇
目录
位置:主页 > 史书 > 鲜卑帝国传奇 >

白痴太子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第五章 白痴太子

司马衷,字正度,武帝司马炎的第二个儿子,由于老大司马轨2岁夭折,他便成为实际上的长子。司马衷天生是个白痴,呆傻愚钝,不堪造就。当然他并不是一个不识五谷杂粮、不知寒热疾苦的傻瓜,用今天的话说,他是一个智力上的低能儿,低智商的人。

有三则故事可以看清司马衷的智力水平和格为人,故事被载入正史绝对真实。

其一,司马衷在华林园(皇家御花园)听闻蛤蟆叫,就问左右:“它是为官家叫?还是为私家叫?”对于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侍从们却不敢妄自回答。官即公,即国,即皇家,要知道司马衷从小受儒家文化熏陶,9岁立为皇太子,当时的名臣李憙是他的太子太傅,所以它才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脑子是愚钝,但他还是尽力来分辨公与私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侍从的回答也很有意思,极其敏捷,“在官地里叫的是为官,在私地里叫的是为私。”

其二,这一则故事应该发生在八王之乱中,当时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司马衷奇怪地问道:“何不食肉糜?”(为什么不吃肉呢?)

其三,八王之乱的荡战役中,司马衷被东海王司马越挟持出征成都王司马颖,战败,面颊受伤,身中三矢,百官侍御皆逃散。侍中嵇绍身着朝服下马登辇,用身体保卫皇帝。嵇绍就是竹林七贤之一的,被司马昭杀害,在刑场上演奏广陵散的嵇康之子。兵士把嵇绍拉到车辕上就砍,司马衷阻止道:“忠臣也,勿杀!”兵士们回答道:“奉皇太弟令,只是不侵犯陛下一人。”遂杀嵇绍,血溅帝衣。后入邺城,左右欲洗帝衣,司马衷道:“嵇侍中血,勿洗也!”

通过以上三则故事,我们应当对司马衷有个大体的认识,他愚钝、纯朴、善良、并且肯学。如果他仅仅是一个生于平常人家的人,他可以无忧无虑地渡过一生,可惜他生在帝王家,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做为一个帝王,他百分之一百的不合格。

曾一度被名士们品评为“有君人之德”、“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的一代开国皇帝司马炎难道会看不出他的长子是个废物吗?当然不会,俗话说:“知子莫如父”。司马衷是块什么料,司马炎心知肚明,并且是他第一个发现太子不成器。

他和太子的生母皇后杨艳(由于杨艳死后,司马炎立她的妹妹杨芷为皇后,我们以后姑且称杨艳为大杨皇后)私下闲谈时,曾就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晋书·后妃传》中记载:“帝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统,密以语后,后曰:‘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

司马炎在即位的第二年立妻子杨艳为皇后,一年后,立司马衷为太子。由于司马衷的兄长司马轨早夭,故而他成为皇位的当然继承人,被立为太子时,年方九岁。在立其为太子时,史书上没有留下任何有争议的记载,应该是因为他当时年幼,没有太多地接触朝廷重臣。他的智力如何尚未表现出来,朝臣们也没有注意。随着司马衷长大成人,司马炎发现他无法胜任大晋国皇帝这一重要角色。为什么说最早提出这一问题的是司马炎本人呢?大杨皇后死于泰始十年(公元274),那一年司马衷16岁,而从《晋书·后妃传》的记述顺序看,此事当在惠帝的婚事前,即早于泰始八年,也就是惠帝14岁以前。可以看出,司马炎的眼光很是独到。

大杨皇后怎么考虑这个问题呢?她心中想的,不是千千万万的百姓,不是大晋国的江山社稷,而是如何保住儿子的皇位继承权不被别人夺走,大杨皇后是很有心计的,她并不否认儿子的痴呆,而是搬出了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中的圣人之言来为他儿子争帝位,理由堂而皇之,“立嫡以长不以贤,怎么可以废掉太子呢?”

太子不能荷天下之大任,很快满朝文武也纷纷认识到这个问题。但太子废立关乎国家兴亡、言者的身家命,谁又敢妄言?虽不敢乱说,但朝臣们还是不甘心,他们小心谨慎地发动了一轮劝谏风潮。

“东吴平后,和峤转为侍中,(和)峤见太子不令,因侍坐曰:‘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帝默然不答。”这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语言,和峤是这么说的:“皇太子有古人淳朴之风,但是现在的世道虚伪狡诈,太子恐怕料理不了陛下这份家业!”司马炎如何表态的呢?默然不答!

另有一次,尚书令卫瓘在陵云台侍宴,“(卫)瓘托醉,因跪帝前曰:‘臣欲有所启。’帝曰:‘公所言何邪?’(卫)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大醉耶?’(卫)瓘于此不复有言。”卫瓘假装喝醉,欲言又止,拐弯抹角地说,“此座可惜”,言外之意是说把大晋国这么好的一个江山让一个痴儿执掌太可惜,干脆把他废了吧!司马炎很快明白他的意思,故意装糊涂的语带双关,“你真是喝多了!”卫瓘从此不言,他从中悟出了司马炎的话外之音,不要再趟这弯混水,醒醒吧你!

为什么司马炎对这件关系到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的事情如此大意,如此咬定白痴太子司马衷不松口呢?为什么司马炎没有顺应民意废掉白痴太子呢?大杨皇后借用的那句圣人之言打动他的心。封建社会帝位传承相当重要,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废长立幼,取乱之道。历史上有多少因为废立而导致兄弟阋于墙,国家大乱的教训呢?政治大宗师孔子的话,司马炎怎么会不加以深思熟虑呢?

所谓立嫡以长,就是要让封建王朝君位传承有序,不让其它人有非份妄想。后世王夫之也曾讲过:“天下所极重而不可窃者,天子之统也,是谓治统。”司马炎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不乏有野心、有魄力之徒,在八王之乱的过程中暴露无遗,因此不会选不出一个合适的帝位继承人。从这一点上看,司马炎根本就没想另立太子,因为他知道,造衅一开,后果不堪设想,把魔鬼从瓶中放出来,你还指望它自己爬回去吗?一旦君位传承没有了秩序,新君帝位的合法受到挑战,让旁人抓住把,一涌而上,司马氏皇族觊觎皇位宝座的恐怕不下上百号人物吧,想想会发生什么事,骨悚然,太可怕了。况且在司马氏家族中还有一个更为敏感的问题掺合在里面。

这个问题要追溯到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司马炎是司马昭的长子,但是司马昭却对另一个儿子齐王司马攸更感兴趣,一度把司马攸过继给兄长司马师为子,并打算立他为世子。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是司马师传给他的,所以每次司马昭见到司马攸时,总是拍着晋王的宝座对他说:“这是桃符(司马攸的小字)的座位。”不管他这句话是说给死去的司马师听,还是说给文武官员们听的,但他心中对司马攸的是溢于言表的。同样是立嫡以长的成规,成就了司马炎,司马昭终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立幼子,司马炎胜出。但司马攸的才能和声望还是留在群臣当中,所以当人们认为太子不能承担天下重任时,就想到了齐王司马攸。

咸宁二年,司马炎患病,“及帝疾甚,朝野皆属意于攸(齐王司马攸)。(司马)攸妃,贾充之长女也。河南尹夏侯和谓(贾)充曰:‘卿二婿,亲疏等耳。立人当立德。’贾充不答。”司马炎病愈后,听说此事,“徙和(夏侯和)光禄勋,乃夺充(贾充)兵权。”通过此事,司马炎向天下人表明齐王不能做为皇位继承人。通过此事,司马炎更是不能把帝位传承的法统丢掉,但让一个白痴太子做皇帝,朝野上下会诚心拥戴吗?又怎么肯俯首贴耳呢?于是乎司马炎凭借他聪明的大脑、无以伦比的政治手腕,耍起了小小的花招。

司马炎对太子进行一次测试,《晋书后妃传》详细的记载了此次考试,“帝常疑太子不慧,且朝臣和峤等多以为言,故欲试之。尽召东宫大小辟属,为设宴会,而密封疑事,使太子决之。停信待反。妃大俱,请外人作答。答者多引古义。给使张泓曰:‘太子不学,而答诏引义,必责作草主,更益谴负。不如直以意对。’妃大喜,语泓曰:‘便为我好答,富贵与汝共之。’泓素有小才,具草,令太子自写。帝省之,甚悦。先示太子少傅卫瓘,(卫)瓘大踧踖,众人乃知(卫)瓘先有毁言,殿上皆称万岁。”

由于和峤和卫瓘等主张废太子,晋武帝便召集东宫官属,举行宴会,将疑难问题密封送至东宫,立等太子作答。太子当然写不好,太子妃贾氏着了急,她明白能不能答好试题意味着什么。马上请人代答,代笔人自然是高手,博揽古今,一通忙活,答得头头有道。给使(官名)张泓一看,这不行,太子没这么大学问,引经典据,一看就是假的,非挨骂不可,不如写明白意思就成。贾妃一听有道理,大喜,你来!张泓写,太子抄,抄完拿给司马炎看,司马炎一瞧,很高兴,先给太子少傅卫瓘看,意思说你看怎么样,不错吧?卫瓘大为尴尬。

他为什么大为尴尬呢?他有苦说不出,试想,做为太子少傅(太子的老师),他会不知道太子能扒几碗干饭,能做几道题,有什么思路。身为太子少傅竟主张废掉太子,并且当众被皇帝点出来,没有训斥也是在训斥他。不当面考试,以至于张泓敢于弄虚作假,司马炎完全是在纵容,为什么呢?堵塞群臣的非议,制造太子成才的假象。这样一来,东宫属员、文武大臣心中亮堂,皇帝决定不废太子,众人皆称万岁。

司马炎趁热打铁,继续制造舆论,他想起了和峤,那个说太子“不了陛下家事”的和峤。《晋书·和峤传》载:有一天,晋武帝对和峤、荀顗、荀勖说:“太子近来学问稍有长进,你们去看看,粗粗的谈一谈世事。”(太子近入朝,差长进,卿可俱诣之,粗及世事)。不一会,见过太子后,三个人一起回来,荀顗、荀勖盛赞太子明达事理,见识广博,和皇帝您看的一样。(顗、勖并称太子明识弘雅,诚如明诏),而和峤仍然倔强地说:“我看没什么变化,跟以前一样”(圣质如初耳),司马炎很是不高兴,拂袖而去。(帝不悦而起)。其实,太子肯定没什么变化,司马炎自己说得也不理直气壮:“差长进”,“粗及世事”。有那么一点点长进,别说得太深奥,他听不懂。谁知即便是这样,和峤也不给他面子。

司马炎不气馁,继续给群臣做工作,不久,他又向群臣展示了帝位传承大有希望的一面,那就是皇孙司马遹,而且不惜将司马遹比做晋宣帝(司马懿)。皇孙司马遹五岁时,一次宫中晚上失火,晋武帝站在楼上观望,小司马遹拉着他的袖子往屋里走,边走边说:“夜生变故要防备突发事件,不宜让光亮照到您!”(牵帝裾入中,曰:‘暮夜仓猝,宜备非常,不可令照见人主。’帝由是奇之。尝对群臣称似宣帝(司马懿),故天下咸归仰之。)儿子不理想,孙子大有希望,皇孙可恃。其实一个5岁的孩童,怎么能看出他会象雄才大略、文武双全,令诸葛亮都十分忌惮的司马懿呢?可见司马炎无非是在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甚至有点指鹿为马的味道。为确保帝位的顺利交接,司马炎煞费苦心,又在辅政问题上下足了功夫,他会选择什么样的大臣辅政呢?下一章继续。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明太祖实录 ·清宫史话 ·明史纪事本末 ·野史秘闻 ·蒙古秘史 ·汉朝历史导读 ·秦前历史导读 ·鲜卑帝国传奇 ·太平天国 ·续资治通鉴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