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史记新读
目录
位置:主页 > 史书 > 史记新读 >

治世能臣(9)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但是现在却因为上林尉没回答出皇帝的提问,而具体负责饲养动物的啬夫回答出来了,就要免去原上林尉而提拔啬夫。要是这样做的话,岂不是提倡人们都去向啬夫学习,都在皇上或上级面前伶牙俐齿、喋喋不休地显示自己,以便得到嘉奖和提升吗?皇上知道,秦朝重用的就是一批舞文弄法、耍嘴皮子的人为官吏,他们在任官期间不去体察民情,对百姓的痛苦毫无仁同情之心,挖空心思只是想在官场上攀比看谁有口舌之才、看谁办案和完成朝廷交办的事快捷、看谁监督下级官吏和百姓苛暴繁细。他们不顾百姓的死活,不管会对国家造成什么样的危害。结果,秦朝官吏不干实事,搞得朝廷各职能部门也是徒具空名而无其实。这样一来,秦朝从上到下的官吏都把国家安危、百姓的命运置之脑后。

由于秦朝由这样一批只图虚名而不干实事之徒掌握了国家大权,所以他们对秦始皇的过失不仅不谏阻,反而向朝廷隐瞒百姓的困苦和秦朝危亡的真情,从而加重了秦始皇的过失。这样,才会在秦二世的时候发生陈胜、吴广起义,秦朝也就土崩瓦解了。

现在,皇帝陛下因为看到啬夫口齿伶俐,善于对答就要破格提拔他。我担心从今以后天下的人都会争相仿效。我认为看人不能只重口辩之才,而不看重少说多干或只干不说的务实神。再说,下面各地若知道这件事后,仿效起来就会如影之随形,响之随声一样快的。所以朝廷办任何一件事都要考虑到后果,什么该办,什么不该办,必须慎重啊!”汉文帝听了张释之的一番话后,改变了自己原来草率的决定,收回了罢免上林尉和任命啬夫的诏令,并真诚地说:“还是卿家的话说得对。”

升任廷尉

一次,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下车,当时张释之迎上去阻止太子、梁王,不让他们进宫。并检举他们在皇宫门外不下车犯了不敬之罪,并报告给皇帝。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文帝摘下帽子赔罪说:“这怪我教导儿子不严格,请您原谅。”薄太后派使臣带着她的赦免太子、梁王的诏书前来,太子、梁王这才能进入宫中。文帝由此更加看出了张释之的与众不同,任命他做了中大夫。

又过了些时候,张释之升任中郎将。一次,张释之跟随文帝到了为文帝自己修建的霸陵,汉文帝站在霸陵的北面眺望。文帝的姬慎夫人也跟随前行,皇帝用手指新建造的道路给她看,并感慨地说:“这是通往邯郸的道路啊。”接着,文帝让慎夫人弹瑟,他自己合着曲调歌唱,心里很是凄惨悲伤,回过头来对着群臣说:“唉!用北山的石头做椁,用苧麻丝絮堵塞石椁缝隙,再用漆粘涂在上面,谁还能打得开呢?”在身边的近侍都连连称是。张释之走上前去说道:“假若里面有了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封铸南山,也还会有缝隙;假若里面没有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也用不着忧虑啊!”文帝称赞他说得好,后来任命他做了廷尉。

公正的廷尉

一次,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皇帝的驾马因此受到惊吓。文帝命令骑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人说:“我是乡下人,听到了清道禁止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我以为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没想到正好撞到了皇帝的车队,因为害怕就跑了。”廷尉张释之向皇帝报告说,那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幸亏我的马驯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说不定就摔伤了我,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让百姓信服了。而如果在当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杀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主持公正执法的人,稍一偏失,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地去判罚,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无所适从?愿陛下明察。”许久,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明太祖实录 ·清宫史话 ·明史纪事本末 ·野史秘闻 ·蒙古秘史 ·汉朝历史导读 ·秦前历史导读 ·鲜卑帝国传奇 ·太平天国 ·续资治通鉴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