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史记新读
目录
位置:主页 > 史书 > 史记新读 >

寂寞的孔子(7)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有一天,卫灵公询问孔子有关打仗列阵的事情。孔子摇摇头说:“有关祭祀的事情我曾经听说过,但是从没有听说过排兵布阵的事情。”弄得卫灵公非常尴尬。第二天,卫灵公与孔子谈话时,看见群雁飞翔,就抬头仰望,神色不在孔子的身上。孔子知道卫灵公不再信任自己了,就离开了卫国,再次来到陈国。

这年夏天,鲁桓公、僖公的祭庙失火,南宫敬叔等人前去救火。孔子在陈国,得知了鲁国宗庙失火的消息,对身边的人说:“火灾一定是在桓公、僖公的庙吧。”不久,孔子的推断得到了证实。

同年秋天,季桓子病重。一次,他乘坐辇车望见鲁城,长叹一声说:“当初,这个国家几乎强盛起来。因为我得罪了孔子而致使他离开,所以国家没有强盛,逐渐衰落下去。”接着,他回过头来,对继承人季康子说:“我要是死了,你必然会当鲁国的丞相。那时,你一定要召回孔子,让他来辅佐你,振兴鲁国。”几天以后,季桓子去世,季康子继承了他的职位。办完丧事后,季康子打算召回孔子,加以重用。鲁国的大夫公之鱼对他说:“当初,先君任用孔子而没有善终,最后招致诸侯的耻笑。现在,您打算再次任用他,如果仍然半途而废,是会再次被诸侯取笑的。”于是季康子问他:“那么,我召谁回国比较合适呢?”公之鱼建议他召冉求回国。季康子听从了他的建议,派人去召回冉求。冉求准备动身回国,孔子对弟子们说:“鲁国派人召回冉求,必将重用他。”接着,孔子又说到:“回去吧!回去吧!我家乡的这些弟子个个志向高远,只是行事疏阔了一些。他们富于文采,才思敏捷,我真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来教育他们。”子贡知道孔子思归,在送别冉求的时候,叮嘱他说:“你如果受到重用,就一定设法把老师召回去。”

周游列国(五)

冉求离去以后的第二年,孔子从陈国移居到蔡国。当时,吴国召蔡昭公前往。此前,蔡昭公曾经欺骗他的大臣,迁都到州来。他这次前往,大臣们害怕再次迁都,便在路上将其杀死了。不久,蔡国遭到楚国的侵犯。

一年以后,孔子从蔡国到了叶邑。叶公向孔子询问政治,孔子说:“为政的关键在于招纳远方的贤人,使近处的人归服。”有一天,叶公向子路询问孔子的情况,子路拒绝回答。孔子知道这件事情以后,说:“仲由(子路的字),你为什么不回答说‘孔子这个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奋学习的时候甚至忘记了吃饭,快乐的时候甚至忘记了忧愁,以至于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后来,孔子离开了叶邑,返回蔡国。路上,他遇见了长沮、桀溺二人,他们在并肩耕作。孔子认为他们是隐士,就让子路去向他们打听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说:“车上那位拉着缰绳的人是谁?”子路回答说是孔子。长沮又问道:“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给予肯定的回答。于是,长沮对他说:“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里了,不用问我们了。”桀溺问子路说:“你是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肯定地回答了他。桀溺又接着说:“天下到处都动荡不安,谁能改变这种局势呢?况且,你跟随躲避暴君乱臣的人到处奔波,还不如跟随我们为躲避乱世而隐居呢!”说完之后,二人继续干起活来。子路回来将这些对话如实地告诉给了孔子。孔子听后,失望地说:“我们不能隐居在山林里,与鸟兽同群。要是天下太平,我孔丘也就不用为改变这种局面而四处奔波了。”

另一天,子路一个人在路上行走,遇见了一位肩扛锄头的老农。子路恭敬的问到:“这位大叔,您见到我的老师了吗?”老农对他说:“你们这些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谁是老师我怎么知道!”说完,老农拄着拐杖拔起草来。后来子路把这件事告诉给了孔子,孔子说:“此人是一位隐士。”等到子路回去寻找老农的时候,人已经走了。

周游列国(六)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讨伐陈国。楚国发兵救陈,军队驻扎在城父。楚国国君听说孔子住在陈、蔡两国的边境上,就派人去迎请他。孔子准备应聘而前往楚国答礼。陈、蔡两国的大夫暗中商议说:“孔子是有才德的贤人,他的讥讽无不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久居陈、蔡之间,两国大夫的施政方针都不符合他的意思。楚国是个大国,现在却来迎请孔子。如果孔子受到楚国的重用,那么,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两国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围困在野外,不让他去楚国。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明太祖实录 ·清宫史话 ·明史纪事本末 ·野史秘闻 ·蒙古秘史 ·汉朝历史导读 ·秦前历史导读 ·鲜卑帝国传奇 ·太平天国 ·续资治通鉴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