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梁书白话文
目录
位置:主页 > 史书 > 梁书白话文 >

昌义之传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昌义之,历乌江人。年幼时有军事方面的才干。齐朝时跟随曹虎征战,多次立下战功。曹虎任雍州刺史时,任用昌义之出补防..,出任冯翊戍主。到曹虎卸任返回,昌义之留下侍奉高祖。当时天下新乱,高祖也优待他。义师举事,高祖诏令义之任辅国将军、军主,拜官授职建安王中兵参军。当时竟陵、芊口有邸绑,高祖派义之乘马前往,每战必胜。大军停留在新林,义之跟随王茂到新亭,在紧挨朱雀航的地方力战,斩杀的敌人缴获的军器很多。建康城平定之后,昌义之被封为直..将军、马右夹..主。天监元年(502),义之被封为永丰县侯,食邑五百户。授骁骑将军,出任日于眙太守。天监二年(503),升迁假节称号,督北徐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北徐州刺史,坐镇钟离。魏军侵犯州镜,义之攻破魏军。天监三年(504),晋号冠军将军,增加封邑二百户。

天监四年(505),梁军大举北伐,扬州刺史临川王统率众军驻军洛口,义之以一州之兵受临川王调遣,充当前军,攻打魏国梁城戍,攻下。天监五年(506),高祖因征召兵役太久,下令班师回朝,众军各自逃散,魏中山王元英乘机追蹑,攻陷马头,城内粮食储备,魏军全部转移回北方。议事的人都说:“魏人将粮食运回北方,应当不再南下了。”高祖说:“并非如此,这一定是要进兵,我们所看到的并非真实的情况。”于是派工匠修筑钟离城,下令昌义之做好作战防守的准备。这年冬天,元英果真率领安乐王元道明、平东将军杨大眼等将士数十万,侵犯钟离。钟离城北面有淮水倚仗,魏军在邵州西岸建浮桥,成为横跨淮水的通道。元英占据东岸,杨大眼占据西岸,攻打钟离城。当时城中只有三千人,昌义之督促将帅,灵活抵御。魏军便用车装土填塞壕沟,让它的士兵背土跟在后面,厉害的骑兵从后面迫促,有未及时返回的人,便用土迫他,不多久壕沟填满了。元英和杨大眼亲自督战,日夜苦攻,轮流替换,一人落下他人再上,没有后退的。又设计飞楼、冲车撞击城墙,所撞到的城墙的土块马上就塌落下来。昌义之便用泥土补上缺口,冲车虽然进来了,但城墙不致毁坏。昌义之擅长射击,凡被攻打危急的地方,昌义之就骑马奔去救援,凡他弯弓指向的人,没有不应弦而倒下的。义之一天战数十个回合,前后被杀死射伤的人数以万计,魏军死的人与钟离城相平。

天监六年(507)四月,高祖派曹景宗、韦睿率军二十万援救昌义之。大军到达,同魏军作战,大败魏军,元英、杨大眼等各自脱身逃走。昌义之于是率轻装部队追到洛口返回,魏军被斩首的、生擒的,不计其数。昌义之因功进号军师将军,增加食邑二百户,升迁持节称号、督青、冀二州诸军事、征虏将军、青、冀二州刺史。义之尚未受职,改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辅国将军、南兖州刺史。因坐禁物离开封地,被有司所奏免去上述官职。当年,出补朱衣直..、拜官授职左骁骑将军,直..如同从前。升迁太子右卫率,兼任越骑校尉,封假节称号。天监八年(509),出封持节称号,都督湘州诸军事、征远将军、湘州刺史。天监九年(510),以上述封号回到朝廷,不久担任司空临川王司马,将军如从前。天监十年(511),升迁右卫将军。天监十三年(514),改任左卫将军。

这年冬天,高祖派太子右卫率康绚督众军兴修荆山堰。第二年,魏朝派将领李昙定率大军进荆山,扬言打算决开荆山堰,高祖下诏借给昌义之符节,率太仆卿鱼弘文、直..将军曹世宗、徐元和等援救康绚,义之的大军还未到达,康绚等人已攻破魏军。魏朝又派大将李平攻打峡石,包围直..将军赵祖悦,昌义之又率领朱衣直..王神念等援救赵祖悦。当时魏军士卒充足,王神念攻打峡石的浮桥不能攻下,因而援兵不能按时行进,于是峡石陷入敌手。昌义之班师回朝,被有司向皇上进言,高祖因义之是有功之臣,没有问罪于他。

天监十五年(516),高祖又加封昌义之使持节称号,都督湘州诸军事、信威将军、湘州刺史。当年,改授都督北徐州缘淮诸军事、平北将军、北徐州刺史。昌义之情宽厚,担任将领能够安抚驾驭士卒,有拼死为他效力的人,到任州刺史,官吏百姓安宁。不久高祖诏赠义之鼓吹一部,改封营道县侯,食邑如从前。普通三年(522),征召义之为护军将军,鼓吹如从前。普通四年(523)十月,去世。高祖对昌义之的去世感到非常悲痛,下诏令说:“护军将军、营道县开国侯昌义之,才干谋略隐伏着成功,胸怀宽广隐忍,显明的忠诚从任职时始,功效显著边境诚服。正准备申报为辅佐大臣,将京师之军托付给他;突然去世,悲痛在心。可赠散骑常侍、车骑将军,并鼓吹一部。赠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办丧事的礼钱二万,布二百匹,蜡二百斤。谥号烈。”

昌义之的儿子宝业继承,宝业官至直..将军、谯州刺史。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明太祖实录 ·清宫史话 ·明史纪事本末 ·野史秘闻 ·蒙古秘史 ·汉朝历史导读 ·秦前历史导读 ·鲜卑帝国传奇 ·太平天国 ·续资治通鉴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