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这就好比一台戏,优秀的演员明知其假,但却能够比在现实生活中真实、自然、快乐地表达自己,表现自己。人生亦复如此,我们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地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生不完满是常态,而圆满则是非常态,就如同“月圆为少月缺为多”道理是一样的。如此理解世界和人生,那么我们就会很快变的通达起来,也逍遥自适多了,苦恼与晦暗也会随风而去了。
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作者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作者不想发表客观意见,也不想创立不朽真理。作者实在瞧不起自许的客观哲学;作者只想表现作者个人的观点。作者本想题这书的名字为“抒情哲学”,用抒情一词说明这里面所讲的是一些私人的观念。但是这个书名似乎太美,作者不敢用,作者恐怕目标定得太高,即难于满足读者的期望,况且作者的主旨是实事求是的散文,所以用现在的书名较易维持水准,且较自然。让作者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作者便已觉得心意满足。作者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