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古书房 · 名著简介
目录
位置:主页 > 外国名著 > 名著简介 >

《麦田里的守望者》书评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写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主人公霍尔顿的第一视角,描述了他在美国三天内的所见所闻。该小说在1951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领导了美国文学创作的新潮流。在文学上,此期间甚至被称为“塞林格时代”。

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位16岁的中学生,他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家境富裕,却不像其他中学生一样,为了找到好工作赚大钱而努力学习或是热衷于社交,他对学校的一切,包括老师,同学,功课和考试都丝毫不感兴趣,甚至说是烦透了,在他眼里,无论是学校里的老师同学或是社会上的人们,都充满了虚伪每个人都活在虚假与虚荣里面。他曾经被三所学校开除,在他所在的第四个学校的一个学期结束后,又要因为成绩不及格而被开除,但他却对此毫不在乎。在他和宿舍里他认为是个花花公子的舍友打过一架后,他收拾了行李在深夜提前回到了纽约,但由于因为害怕家人的责骂与担心,他没有回家,而是住进一家住着各种奇奇怪怪的人的小旅馆里呆了三天,故事的大部分,介绍的就是霍尔顿在这三天里的所见所闻。

在这三天里,霍尔顿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人,有贪得无厌的妓女和她狡诈凶狠的同党,一心只想偶遇明星的三姐妹,假情假意的女友萨利,过度自负,傲慢的老同学,和霍尔顿原先十分尊敬,但最后发觉其可能是个同性恋的老师。

主人公对这些虚伪,虚荣,只看重金钱与名利的人们充满了厌恶,为数不多能让他感到欢喜与暖心的,只有遇到过的善良的修女,以及他还在上小学的妹妹菲苾。他甚至对同样身为家人的,在好莱坞当编剧的哥哥D.B都充满不屑,却在他担心自己会患上肺炎死去的时候,还想着会永远也见不到妹妹,并决定冒险回家见妹妹一面。

霍尔顿回到家中,叫醒菲苾,向她诉说了自己的苦闷和理想。他对妹妹说,他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同时也和妹妹讲述了他要离家出走的想法,他也不想再念书了,决定去西部谋生,装做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妹妹菲芯收拾了两大箱行李,执意要和哥哥一起出走。无可奈何的霍尔顿只好放弃了西部之行,带着妹妹到公园玩耍,看着在雨中欢快玩耍的妹妹,霍尔顿最终放弃了出走的念头,与妹妹一起回到了家中。回家后不久,霍尔顿就生了场大病,又被送到一家疗养院里。出院后将被送到哪所学校,是不是想好好用功学习?霍尔顿对这一切一点儿也不感兴趣。

故事中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叛逆,却心地善良,有理想,厌倦虚伪与喧嚣的人,梦想着远离喧嚣到西部生活,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儿童。在主人公霍尔顿看来,他喜欢儿童的天真无邪,厌恶大人世界的纸醉金迷与虚伪。这一点,可以从他对妹妹的喜爱与对原本崇拜的哥哥进入好莱坞之后,认为其变得虚伪从而对其不屑中可以看出。可是随着人们的成长,天真的少年总有一天也会步入大人的虚伪与虚荣的世界,这也许就是霍尔顿所说的,想要当“麦田里的守望者“,将要堕入大人的虚伪世界的孩子们从悬崖边上拉回来。但在现实面前,他的理想却被无情地击破,从而被迫的接受了现实。

整个故事可以说是一个无奈的悲剧,且笼罩在一种灰色,黯淡的氛围中,但是,作者用主人公霍尔顿的第一视角去描述整个故事,全文都通过霍尔顿那诙谐,略带粗鲁的口吻表达出来,读起来并没有太过于让人悲伤的情感,更多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感。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商业化的社会现实。主人公霍尔顿所处的年代是在二战刚刚结束后,当时的美国正处于战后的经济飞速恢复与发展时期的“黄金时代”,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没有随之而变得高尚而充实,整个社会处在一个纸醉金迷,金钱至上的氛围中。在这本书中,这种社会氛围从霍尔顿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在舞厅里一门心思只想着偶遇明星的三个女子,酒吧里装模做样的钢琴师等等,社会上的人们都只看重金钱与名利,在自我精神方面却十分空缺。由于处在这种利益至上的商业社会里,人们真切的思想感情往往被摆在了幕后,而戴上了虚伪的面具。道德遭到唾弃,虚伪的作风愈演愈烈,成为商业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特征。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唯一能保持住道德与初心的往往是涉世未深的小孩,他们由于没有过多的受到商业社会的洗礼,看待事物的眼光往往都带着难得的天真与纯洁,这也是为何主人公霍尔顿偏爱他的妹妹但却对社会上的几乎其他所有成人都充满不屑的原因。但是,孩子总有一天是会长大的,总有一天要接触到这个商业社会,霍尔顿口中的在麦田中泵跑的小孩有可能不慎“跌入悬崖”,象征着在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堕入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中而迷失自我,陷入道德拷问的泥潭中难以自拔。“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形象,象征着的是“道德上的拯救者“,防止孩子们在长大后陷入失去道德而变得虚伪,在这个纸醉金迷的社会里保持纯真与初心,霍尔顿作为一个厌恶世俗虚伪,与商业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他美好却又难以在这个社会现实中实现的梦想。

放眼看如今的社会现状,在大千世界中,如同浩瀚星海中飘渺的一颗星尘般平凡的我们,又何曾不是一位“霍尔顿”呢?人的一生总是从纯洁无暇的幼年走来的,年少但满腔热血的我们,曾经也拥有一颗火热与清高的心,一双视恶如仇,藐视一切虚伪与虚假的眼睛,曾经我们都是如此的纯真,如此坚定。可是,经历过现如今被商业与金钱淹没的社会,看过无数的虚假与伪装,交往过无数戴着面具生活的人之后,我们是否还能如最初那般的纯真与坚定呢,是否还能在社会汹涌的浪潮的航行中,保持着“灯塔”一般的初心?这个问题,只有我们自己能给出属于自身的答案。

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有纸醉金迷,沉沦于欲望才是生活,即使在遍布荆棘,随波逐流的大势中,即使遍体鳞伤,过着昏暗与迷茫的生活,总有些人,能够时常想起自己出发的目的,想起自己的初心。

长大,其实是人生必经的历练。 

【上一篇】 【回目录】 【下一篇】

推荐阅读

·名著简介 ·外国爱情诗歌 ·外国诗歌 ·影视赏析 ·地狱 ·权力的游戏 ·列王的纷争 ·冰雨的风暴 ·群鸦的盛宴 ·魔龙的狂舞
古典小说|唐诗|宋词|经部|史书|子部|辞赋|元曲